谢秋怡笑,“胡说,这个又不费钱,寻常百姓家里要是乐意,也能弄着吃,就是图个热闹。”
姐妹四个吃的津津有味,大锤一边吃一边将自己今日的经历说给大家听,中途二人还让两位妈妈也来捞几筷子面吃。
吃过了面之后,夏夏又端上了西瓜,大锤开始问学堂的事情。
谢秋怡忍不住道,“别提了,听说我要办学堂,今日居然有昔日同窗来骂我,说我带坏风气。”
周瑶瑶吐出瓜子,“理他做甚,肯定是科举不得势,嫉妒你考了解元郎,之前你才女的名气太大,他不好来指责你,现在见你恢复了女子之身还要办学堂,可不就要来叨叨两句。”
夏夏接话,“我的桌椅都订好了,只等你们开学。”
周瑶瑶又道,“我给我爹写了信,说我要做善事,暂时不回去了,我估计他又要写信来骂我。”
姐妹几个絮絮叨叨,听得旁边两个妈妈十分吃惊,没想到这几个姑娘凑在一起居然想干这种大事,等闲男人也不敢说要开学堂的。
后面的日子,大锤每天去戚家上课,戚大刀不收学费,她就每天送一些吃吃喝喝的东西,当然,都是谢秋怡花得钱。有戚大刀的指点,大锤感觉自己各方面都突飞猛进。戚大刀不光教她武术,还把家里的兵书找出来带她一起看。大锤仿佛掉进水里的一块海绵,每天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
谢家学堂在几人的一起努力下,成功开办,第一波只收了十个孩子,其中就包括苗苗。
谢秋怡的笔记非常受欢迎,那些学子们嘴上说看不上女人科举,却私底下悄悄找到谢秋怡的笔记拿回去抄写。与笔记相反的是,学堂受到了冷遇。
有钱人家的孩子自然不屑于到谢家学堂来,因为里面有女先生。穷人家的孩子要留在家里干活,有些人家听说管饭,想把男孩子送过来白吃白喝,但谢秋怡每天查功课,那些孩子死活不愿意再来。故而第一次招生结束,只留下十个孩子。
谢秋怡也不在意,认认真真教授这些孩子。普通人家孩子所求就是认几个字,将来能谋份像样的差事。三个先生教十个孩子,绰绰有余。大锤偶尔也会带着孩子们跑跑跳跳,把他们的体质锻炼好。
一家子的日子十分安宁,事情朝着有序的方向前进。
七月中的一个下午,大锤回来的比较早,最近她每天的课时变短,许多功课都需要她回来后再完成。
孩子们在屋里读书,大锤坐在廊下看戚家老祖宗写的战争小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门外忽然传来玉童的声音,“你是谁?”
一个略微有些胆怯的声音传来,“请问,姜女侠是住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