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爷子不说,唐谨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唐老爷子又道:“你看他今天的样子,怕是已经知道你救了三皇子了,三皇子马上就是太子,再以后就是……跟你处好关系,好处多着呢。”
唐谨笑了:“应禹海看着是个好官,也不对,他本来也是个想为百姓做实事的县令,我以为这样的人比较迂腐一点,不会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没想到他想的倒是多。”
“你可是误会了。”唐老爷子伸手撕了一块肉下来,“能考上进士的人,都是身经百战脑子灵活聪明的,死读书的反是少一点,就算他想不起来,他身边的师爷等人也会提醒他。”
唐谨觉得自己的观念确实不太对,他印象里,应该说《孔乙己》里边的孔乙己这个科举之人给他的印象太过深刻,才让他有了科举之人迂腐古板这一类不好的印象。
实则,他考试之前都在念书,开始考试的时候接触的都是半大的孩子,真正了解的正科的科举之人一双手都能数过来。
这些人里,老爷子和他外爷两个人因着是亲人感触不一样,其他人都不熟。而咸国,还没有开始施行八股文。
唐老爷子吃着肉,又撕了一块,递给了外边的秦大夫。
唐瑾想了一下,点头:“也对,三年一科也才中一两百个进士,他们自然没几个迂腐死板的。”孔乙己是个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的人,也就是说他最多是个童生,他不能拿失败者和成功者去相比。
失败的人有各种各样失败的原因,成功人的优秀是相似的。
以前新冠时他听说,建国起到那时国家两院院士一共也就二千八百多个,平均下来也就一年四十人能当选。进士的话,三年中近两百人,平均下来一年也就中个六十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