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笑声刚过,有人就继续嘲笑道:“还笑话人家口音,人家那不是带着山里口音,那是会说京话带着京话口音啊!”这人这句也是用一口京话来说的。
唐老爷子年轻时在京城住了二十多年,京话说的十分标准,哪怕是过去了几十年,教唐瑾说出来的京话口音也很标准。哪怕他现在说的是长安府这边的话,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区别,别人也能听出来他会说京话很正常。
至于这帮忙说话的少年会说一口京话,唐瑾一点都不意外。
这些会说京话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跟着就任的家长住的,这种人的家长既然能当了官,那出身是进士的要比举人的多。而成了举人的,自然都去过京城考过会试殿试,要是在京城翰林院或六部任过几年官,会说京话并教自己孩子说京话很正常。
常鹰被一群人嘲笑,顿时无地自容,脸上燥热的厉害,直觉得大家看他的目光都带着恶意,直想找个地方钻进去。
这一会儿,围观的人也多了,后来的人听了个大概,有一个人小声的道:“找错地方也不是什么大的错,你给人家道个歉,长安府的人心胸广阔,会原谅你的。”
唐瑾听着那人的口音,跟常鹰有些像,不是一个县的也是一个府的,顿时笑了。
这个倒是会说话,而且还会道德绑架,他要是不原谅了,就是心胸狭窄了。不过,也算挺聪明的。
常鹰抬头望了唐瑾一眼,蠕动着嘴,却是开不了口。
一看就是少年人,脸皮薄,又好面子。
唐瑾内心到底是个成年人,不会等着一个小孩子跟他道歉。道歉不道歉那是对方的事,是他的素质与人品的体现,不关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