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见的,众人都感觉周围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最先开张的是学院小卖部。
白天要上课,那营业时间就改成了晚上和每个周末。
每到晚上八九点钟,就有同宿舍楼的同学抱着一个大纸箱子挨个敲门,在门口悄悄问一声:“瓜子方便面香肠饼干本子钢笔有要的么?”
要是恰好有想要买东西的,就开门让人进去,挑好东西付钱。
不得不说,这法子虽然辛苦了点,但也算薄利多销,一个星期下来赚上三五块钱没问题。
等到周末的时候,则是在校园路边上摆摊,卖零食的,文具的,还有比较高档的电子表台灯等物件的,更甚至还有卖二手的收音机这种大件物品的。
这可比专门出去买要方便多了,而且价钱也不贵,再加上还是同校的同学,一般都不会被坑,缺了什么自然也就顺手买了。
就连黎漫漫也觉得方便很多,在学校的路边摊上买了不少东西。
林嘉禾的摄影社那边有十多个人,不过只有两台照相机,会的人也只有两个,就分成了两个组,所有新进去的社员都是先打杂然后看表现才能有摸到照相机的机会,毕竟拍一张就是钱。
摄影社的主要业务就是放大照片,印相,也有去拍照片的,不过很少。
支出不多,收入也不多。当然进去的也都是家里不怎么差钱的,不求赚钱,要的那份兴趣。
林嘉禾也没想着赚钱,就是想学学摄影。
张小琴在的手工社则是从外头承接了一部分手工活,分给张小琴这边的就是给衣服上绣图案,也算是一笔相对稳定的进项。
文学社那边则是在学校里办了一份报纸,同时还集思广益写出好文章后向社会上的各大文学社投稿,若是被采纳了,稿费安功劳分。
三个人这么一来都挺忙的,有时候周末去社里早上去一直到晚上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