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又寒暄了一阵就重新返回拖拉机,进村去了建在河湾的水轮泵站。
夏露对于电灌站的成本还挺好奇的,在路上就咨询了林小河。
林小河被城里的漂亮姑娘看得不自在,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组织了半天语言才说:“我们这边是双季稻灌区,扬程在32米左右,电力提水每亩的电费大概在五六块钱。”
“这么高?”众人都很诧异。
“呃,这也没办法,每亩大概耗电100度,电力成本本来就很高的。这已经不错了,有的大队还在用柴油机提灌,每亩的成本是电灌的两倍。”林小河解释道,“不过,我们这个电灌站自从建起来就是亏损的,电费太高了,群众负担不起。每年都需要国家给补贴才能办下去。”
夏露又问:“那你们安装了多少台水轮泵,用水轮泵灌溉以后,每亩的价格是多少?”
“装了10台60型的水轮泵,可以灌溉一万八千亩双季稻,”林小河想了想,老实地说,“每亩价格还没算过,我们可能要等到夏灌以后才会核算。”
戴誉根据之前的一些数据合计了一下,对夏露说:“每亩五毛到八毛吧。”
夏露诧异道:“那这个灌溉成本才是电灌的十分之一啊?这么便宜?”
“正因为它经济实惠,我们才会大力推广嘛。”钱副局长呵呵笑。
一行人来到河湾时,果然看到水下有十来台水轮泵正在哗哗地转个不停。
林小河笑道:“我们本来是打算让水轮泵灌溉作为电灌的补充的,不过,现在发现水轮泵比电灌好用,所以电灌站基本已经停用了。”
夏露指着不远处的两个小房子问:“那边就是电灌站嘛?”
“小的那个是电灌站,旁边的是新建的磨面房和碾米房。”林小河解释道,“前段时间夏收以后,暂时不需要灌溉,我们就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泵露出水面的动力输出轴上,给队里供电,照明用电和碾米磨面这样的生产用电,都足够用了。”
夏露跟他详细打听了一些数据记录下来,又跑去碾米房和磨面房拍了两张社员工作的相片才作罢。
王院长向身后不远处大片大片的水田看了一眼,见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里多少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