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院长率领的工程学院的团队,迟迟没有离开北京,就是因为一直在研究那架被拆解开运送到空军学院的火蜂。
经过几天的研究后,谭院长和秦教授对于飞机降落伞的问题达成一致,一起找到了章教授。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对火蜂进行百分百仿制,火蜂配有两个降落伞,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使用一个主降落伞就完全可以让无人机安全着陆了。”谭院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验室里,章教授背着手来回踱步,没吭声。
而此时的实验室内,除了几位大佬,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袁冰冰,和被章教授安排着拼命作图的戴誉。
郭振东去徐教授那边送最新数据。
这就不得不提到章教授团队在整个项目组中的作用了,因为与另外几个团队的课题内容多少有些交叉,所以要及时与各团队进行沟通,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见他不答话,秦教授也帮腔道:“那两个降落伞的材料强度基本相同,哪怕是以我们预测的无人机最高时速飞行,承重力也完全够用了。”
章教授还是锁着眉头沉思,并不接话。
二人自说自话半天,没人搭茬,一时也有些尴尬。
戴誉从图纸里抬起头来,对秦教授笑道:“我老师这是在思考问题呢,您二位别着急啊,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关于降落伞的事,我也了解一点,要不我先跟您二位说说?”
“行啊。”秦教授点点头。
总比干等着强。
“对于主降落伞的使用问题,咱们肯定没有争议了,对吧?”戴誉将降落伞地工作原理简单讲一下,“就是飞机飞到降落区上空的时候,发动机停止工作,然后降落伞打开,再让它慢慢悠悠地安全着陆。”
两位大佬点头认可他的说法。
“但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普通速度的飞行。如果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甚至接近音速,这时候直接放出主降落伞,肯定要承受超大的冲击载荷,那么无论降落伞的强度多大,都会有破裂的风险。所以,火蜂才要另外加设一个面积小一点的减速伞。先用减速伞一点点降低飞机的速度,再放出主降落伞,这种设定是十分合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