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沧江两岸多沃野良田,每年收得赋税能占大晋全年赋税三成左右。且在场重臣有好几位老家就在沧江边上……

嵇东珩看阁臣反应,暗自点头:总算还没烂到家。能有一半人分得清轻重,剧情里造成大晋户数锐减的天灾转人祸就不会发生。

“先帝”第一个计划破产,他可能就要单纯地弄人祸。

嵇东珩自信:八王之乱他应付起来可比处理天灾更得心应手。

干仗老子虚过谁!

却说阁老们回到文渊阁,果然一起查起典籍旧历……发现陛下所言非虚,几位阁老碰了个头,便

各自嘱咐各自的亲信手下:关键时刻必得收敛,别在这大是大非的事儿上找死触霉头。

然而阁老们有言在先,而且这?份提醒可谓措辞严厉,脑子没毛病的官员在纠结过后都选择老实听命行事,脑子有点坑以及身不?由己必须跟皇帝对着干的官员还是联起手来,给纪王找了点麻烦。

纪王面对媳妇以及掌兵的大小舅子唯唯诺诺,但对阻挠他查账的官员可就重拳出击:只要扣上造反的帽子,他简直无往而不?利!

然而奉命以及阻挠他的官员,极少?部分是“先帝”的人,大部分都被各路“不?安于室”的藩王收买了……纪王又不?是真傻,他知道他在对付谁,所以造反的帽子也是他为一众叔伯兄弟量身打造,扣得严丝合缝。

嵇东珩在京城收到第一拨“小报告”的时候,纪王已经连杀八位官员。纪王为人一言难尽,但不?得不?说他杀的这?八个人各个罪有应得。

嵇东珩就评价说:“是把好刀。”

因?为人证物证俱在,随后的几日早朝,臣子们议论了几句也就过去了,没谁真为这几人伸冤鸣不?平。

纪王难得生杀大权在握,心情着实不?错,不?过他还没得意几天,他安插在大舅子身边的心腹忽然传来消息:他的大舅子要派人来刺杀他了。

纪王身为亲王走到哪儿亲卫死士就跟到哪儿,在没有足够内应的前提下,袭杀亲王起码需要一个百人以上的精锐队伍。

而调动百人以上精锐,还想神不?知鬼不?觉?做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