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送雷先生,一坛送杜子铭,还有一坛,孝敬了韩十三。
杜子铭小心翼翼地把酒抱回了他的四合院,放进正房。
雷先生直夸自己有先进之明,选择了二宝这个弟子,其它不说,这吃的方面可从来没有亏过他。
李三兄弟俩渐渐走上正轨,又买了一台板车,兄弟俩分成两个路线,这样没人轮着换,比以前更累,同时一天下来收到的鸭毛更多。不过他们也算有良心,都主动避开了孙林的路线。
一下子韩家收的鸭毛大增,杜子铭与韩丹凤一商量,把镇上的绣坊扩大了一倍,又招了不少人。韩丹凤趁机在李家村招了几个绣活好,或者年青肯学的,送去镇上的绣坊一起学半个月,到时李家村的绣坊开了,就以这几个人为主。
听说韩家招绣娘,不仅李家村的,就是邻近几个村的都来了。一方面,很多是接受过韩家的玉米或棉籽的,想着有机会报答。另一方面,都知道韩家大方,黎扬带的队来做事,饭菜好不说,工钱给得足足的,逢年过节还有吃食送。
喻罗氏一听韩丹凤的生意做这么大,她也报了个名,想去做个学徒。结果到了镇上的绣坊,师傅让他们先绣个小样。其它人有绣活不错,可以直接上手的,也有完全不会的,到了喻罗氏绣完,师傅们连称高手,于是提了她做师傅。
喻罗氏也没藏私,认真教了起来。原本的师傅,反而跟着她学起来。
韩家招绣娘,秀才村的范陈氏也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韩长庚来找韩十三要的三斤棉籽,被韩老四卖给镇上李大善人了。
这消息还是韩老四家的老三韩继壮说出来的。秀才村的人都为韩十三鸣不平。李大善人找韩十三买玉米种的事他们也有所耳闻。
这棉籽韩十三若是想卖,李大善人肯定要,这不是想带着大家一起赚钱才免费送给大家么。韩老上倒好,免费拿到籽,转身卖了钱,指不定哪天又来找韩十三要。
之前他们夫妻就干过这事,把玉米种吃了,又来找韩十三。韩十三听到,叹了口气,对韩老四更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