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凤一打听,才知道开战的消息没传开,但是北方大旱,北方粮商多来南方进粮,粮少了,粮价上涨。粗粮涨到三文钱两斤,细粮涨到三文钱一斤。
不仅如此,卖粮的摊位前还排满了长长的队,队伍最前面的木牌上写着:粗粮每人限购十斤,细粮每人限购二十斤。
难怪其它摊位没人,那些排在前面的,不就是摊主们吗?
韩丹凤顾不得其它,赶紧排队。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不好,轮到韩丹凤,摊主很抱歉的告诉她:粗粮没了
韩丹凤本来就不想买粗粮,本来还担心太异类,这下也不用担心了。
花了六十文买了二十斤细粮,韩丹凤转身又在卖肉的摊主那里买了五斤肉投喂系统,赚了一百一十文。摊主因 0为抢到粗粮正高兴,不仅送了猪耳朵、猪肺,还给了两根筒子骨。
韩十三和大宝的情形差不多。韩十三买到二十斤粗粮和十斤细浪,大宝买到十斤粗粮和十斤细粮。
总共也就三十斤粗粮和四十斤细粮,能干什么?
每天做馒头、铰子都要用掉将近四十斤细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家中盖房,粗粮、细粮加起来囤了上千斤,暂时够应付十天半个月的。
他们这边正为粮食发愁,还有个人也在发愁。
孙林为孙母郑氏的药钱奔波。在郑氏强烈要求(以死相逼)下,一副药分成两天吃,也不过能多坚持两天。下午孙林送鸭毛来了——这次他没有推车,车被他一百文卖了,用来做收鸭毛的本钱。
瘦小的身子挑着担鸭毛,韩丹凤要借个购物车给他用,被他拒了。原因是购物车装不了多少鸭毛,他现在急需钱。
上午送来一担,下午又送来一担,加起来也就六十个鸭毛,韩丹凤粗略估计,他也就赚四五文,离每天五十文的药费差得远。连韩十三都看不下去了,主动把板车让给他用。
结果这小子拿了板车就不见人。
韩丹凤又开始干起了老本行——起早进城去菜市场,不过这次主要任务不是买菜买肉,而是排队买粮。买完粮,如果还有肉,就会顺便买肉。抢粮食重要,赚小钱钱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