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凤趁机也拿出一百文,给自己正名,名正言顺叫韩丹凤。
大宝已经去了酒楼,韩十三又和二宝商量着取了两个名字:韩文和、韩文清,和煮好的白水煮鸭蛋一起带去给大宝,让大宝选一个。大宝选择了韩文和。
有了名字,韩十三直接给三个小的上了户口。
午饭的时候,上桌韩十三就说了一件事,是大宝也就是韩文和提的,离镇上最近的李家村,有户人家在城里买了房,准备把村里的地卖了,三亩水田外加一块宅基地。全买下要三十两银子,想落户另外要交二两的落户银子给村里,他们村落户向来是这规矩。如果只要地,可以八两银子一亩。
韩十三拿了筷子却不急着吃饭,“全买下我是不敢指望,这不是丹凤给了八两银子买地,正好这个机会可以买一亩地,水田难得哩,就是离家里有点远。”
“要不我们把钱凑一起,买两亩?”二宝建议。
丹凤算了一下,她手上有二两有余,凑一凑确实够。
喻氏却摇头,“不行吧。你们两个小子还好,丹凤的钱却是不能动,一亩田每年收益不足百文,得多少年才能收回。”
女子十六岁出嫁都不算早,甚至有不少十四岁就出嫁的,丹凤的钱要用来当嫁妆的。
“早知道我们就先不上户口了,又能省下三百文。”二宝咕哝。
韩十三摸了摸儿子的头,“又说孩子话,有多大脚穿多大靴,明天我就去打听一下,能分开买我就买一亩。”
第二天大早送完柴,回头路过李家村,韩十三方得知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买下了两亩水田,只剩下一亩水田加上宅基地,不分开卖了,一共十五两,加落户十七两。
拿不出钱,韩十三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