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台下以薛程为首的几个人鼓掌表示支持这一言论。

袁盛蓉接着说:“但你们如果想追人就坦荡一点,如果怕影响对方就努力把喜欢暗藏在心里;这一边持续地、明目张胆地送着礼物一边又匿着名是个什么心态?”

“同学们得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尊重对方的知情权、接受以及拒绝的权利,给对方想要的,不要强加自己想给的,知道吗?”

袁盛蓉最后把薯片扔进垃圾桶:“所以在明显已经给当事人造成困扰的情况下,还是不要继续送了。”

台下的学生们刚刚还是吃瓜的心态,现在却都已经心服口服地给袁老师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望舒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希望对方听进了袁盛蓉的话。

然而当晚,那个人却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她的联系方式,通过手机号添加了望舒的微信,验证信息里填写着“你好,我是送你薯片的人”。

望舒那时候正在学校宿舍里刷错题,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半是她每天雷打不动的错题重做时间。

冷不丁看到好友申请的时候她莫名起了鸡皮疙瘩,感到了一种淡淡的恐惧感。

好像有一个人正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暗中窥伺着她的一举一动。

她没有通过验证,回复了一句“抱歉,我高中不可能谈恋爱”就再也没有理他。

但思绪被扰乱,题目怎么也刷不下去了。

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也没用,望舒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开始写稿件。

初中毕业的暑假,机缘巧合之下,她和北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学姐共同创办了一个主要写日常感悟、时事评论的公众号,她负责提供内容,学姐负责运营推广。

仅仅半年时间,这个公众号就壮大了起来,积累的粉丝已达数万,虽然收益不稳定,但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这件事她谁也没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