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兵卒平时训练都是绑着两钧1重的沙袋,每人背两钧重的粮食更不成问题。
陆湛看向沈若,冷漠的眼神终于有了温度,随后俯首道,“万岁,沈大人的法子可行。”
陆湛做过统帅,他的话可比那些纸上谈兵的文臣管用。
果然,隆康帝沉默的脸上露出几分跃跃欲试,整个人为之一振,“子平,连你都觉得你沈若的建议可行?”隆康帝有点激动,直接叫了陆湛的字都未察觉。
“是,臣在北地时,经常率领部下带够口粮偷袭蒙古零散骑兵,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沈大人提议从太原取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信直接不说话了,俯首闭目。
陆湛能想到这个办法不足为奇,他是镇国公嫡子,从小耳濡目染,又熟读兵法,统帅过三军,在北地和蒙古人周旋过三年。沈若竟也能想出来,这事就值得琢磨了?
文华殿里半数的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却无一人出此良策,偏偏是她。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徐资出列,“万岁,沈大人提议甚好,臣复议。”
接着又有几人复议。
隆康帝龙颜大悦,“沈爱卿不愧是沈爱卿,文章做得好,青词写得妙,就连战事也有涉及。好,就按沈若说得办,从太原卫调精兵五万,自带口粮兵援延安府。”
徐资又拱手道,“皇上,臣也想跟您要点银子。”
解决了前方战事,隆康帝整个人都轻松了,“阁老,请说。”
“五日后是太孙生日,筹备宴会需要白银三十万两。”
隆康帝一听是要钱,脸上笑容立刻僵了。但是太孙的生日宴,不好回绝。
太孙命苦啊,看到太孙就想到早逝的庄敬太子,皇帝只觉得愧对太孙,没钱也得挤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