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不达标的就需要钳工师傅手动铰孔,不过,飞机装配阶段的铰孔又与平时不同,部件无法拿到精加工台上加工,便只能在飞机保持水平测量的状态时,让钳工师傅手工操作。

机身上的对接孔很多,孔径又大,而且材质坚硬,这类铰孔工作十分考验钳工师傅的手艺,不是随便拉个钳工过来就能做的。

所以,戴誉才会要求厂里再给总装车间配备一名八级钳工。

说来也是无奈,要是在几十年后,这种精细活都是交给机器做的,欻欻几下就好了。因着技术上的限制,如今就只能靠钳工的手上功夫一点点精校。

“我觉得用工人师傅手工铰孔效率太慢了,咱们可以考虑用机器操作。”徐存元建议。

被他这样一说,戴誉有些怀疑自己的记忆了,他不确定地问:“厂里有铰孔机器吗?”

“没有。”徐存元将一直攥在手里的一份图纸递给他,“不过,我自己设计了一个专门进行内孔加工的设备。”

他们正说着话,黄轩也端着饭盒,带着机翼组的两名技术员走近了休息室。

“小徐,你这是搞了发明创造啊?”黄轩听到了最后一句话,不禁笑着打趣。

戴誉替他简单解释了几句。

“先不说你这个内孔加工设备能不能投产,光是听这个想法,我就觉得十分不错了。”黄轩对徐存元的发明表示了肯定,“但是咱们这次的时间太紧张了,等你这个内孔加工器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咱们钳工师傅的活都干完了。”

徐存元有点失落,车间里的师傅们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