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说几句话也不费事,就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活儿。
那女记者被他这无厘头的举动弄得怔愣了一瞬,注意到他还举着画报直勾勾地瞅着自己等待答复呢,过了好半晌才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问:“这上面的明星是你吗?”
戴誉扫了一眼她参会证上的名字, 笑道:“怎么,何记者觉得这上面的人跟我不像?”
“像倒是像,只是你变了发型, 这画报的颜色也有些暗, 印出来的人没你本人好看!”而且画报被折叠以后,沿着中线有一道折痕, 正好折在戴誉的脸上, 让他的脸有些变形了。
“没想到你还是个明星呢!”何记者笑。
戴誉假意谦虚道:“像您这样的大记者都没认出来我, 我算哪门子的明星!我只是作为优秀职工代表, 被厂里挑选出来拍摄了一组宣传画报而已。这也算是我们厂的独有特色了,没像其他大厂那样请电影明星拍画报,而是找了厂里的职工为自己生产的啤酒代言。”
“你不是通讯员吗?怎么还要生产啤酒?”他的话让何记者错以为他还得下车间搞生产。
戴誉心知她误会了, 却也没纠正,顺势道:“通讯员咋啦,我们全厂职工,有一个算一个,包括厂长,都是要下车间搞生产的!”
“哦,还是第一次听说办公室职员也要搞生产。”何记者的活动范围一直在北京附近,还真不了解地方的厂职工是怎么工作的。
“嗐,这么说吧,别的厂肯定也有在周末搞义务劳动的,不过像我们厂这样全员下车间的,全国也没几家!您知道这是为啥不?”戴誉将画报收起来,闲聊似地问。
何记者并不接他话茬,只含笑等待他的下文。
戴誉在心里“啧”了一声,知道人家京城的记者不好忽悠,他也不卖关子,直言:“我们厂的产品,如今不但要满足省内百姓的消费需求,还要作为额外补充被调剂到南方市场。生产任务翻倍,当然人手也得翻倍啦,为了去糖化车间翻麦,我把头发都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