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等问过前来报信的小孩儿,众人急匆匆的赶到村口,就看到秦河被一大帮老老少少围在中间,问一些他们也很想知道的问题。

“修砖撰是啥?是帮人修补墙上破损的砖块?你一个读书人,好不容易成了状元郎,咋又去干泥瓦匠的事儿?”有个耳背的老大爷把修撰听成了修砖,十分紧张的瞪着秦河。

“是啊是啊,不给你个大官当当,咋能让你修砖呢,这太不像话了!”其他人只知道知县知府大将军等官职,没有听说过修撰,被老大爷这么一说,也以为秦河要去修砖,纷纷替他抱不平。

秦河哭笑不得,温声解释道:“是提笔编修史籍,并非修补砖块。”

村民们一听,知道是他们误会了,一个个哈哈大笑:“我就说嘛,你堂堂一个状元郎,让你上墙修砖不是瞎扯么,原来是修书啊!修书好啊,这才是读书人该干的事!”

知道了秦河的官职,有人就问起官职的品级来。得知修撰是从六品,仅仅比乐安县令长一级,不由得失望:“状元郎多难得啊,这官职级别咋只比县令高一级呢?要是这样考个举人不就好了,听说咱们乐安的县令就是举人出身。”

这个问题不太好解释,送秦河回来的车夫就替他说道:“县令是地方官,修撰是京官,别看它们只有一级之差,这其中的讲究可大了去了。”

如车夫所言,修撰是品级不高,堂堂新科状元进去干的也多是些打杂的事,但是进翰林院者必须是进士出身,这就代表着这里聚集了天底下最顶尖的人才,是当朝天子也无法忽视的地方。

只要老老实实的熬资历,没有干犯忌讳的事,三年一升迁是必然的事。要是运气好得到外放的机会,一出去便是正四品道府官,比那些举人出身甚至是同进士出身的县令不知强了多少。

倘若运气再好一些,在地方上干出了一番业绩,五年八年的就能升任六部侍郎,乃至六部尚书,一步步进入朝堂的核心。

就算没有这等野心,这前程也比绝大多数举人光明的多,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

“原来是这样咱们状元郎就是厉害呐!”听得车夫的解释,村民们对翰林院的地位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才知道这是个大好的去处,一时间看向秦河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仿佛他已经成了位极人臣的大官了。

秦河有些无奈,正要说什么,余光瞥见匆匆而来的秦老爷子等人,当即拨开人群朝着秦老爷子和苗老太跪下来,深深地磕下一头:“爹、娘!”

“快起来,快起来!”秦老爷子的神情难掩激动,亲自上前将小儿子扶起来。

苗老太踮起脚摸了摸小儿子的脸颊,喜极而泣:“好,好!”

秦山等人也红了眼眶,这一天他们等的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