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刚来海城八里镇的时候,辛抗议给毕家兄弟生的龙风胎都长到了十三四岁了,其中的女孩,也就是我的外婆毕抗御,已经出落成一个聪慧俊秀的大姑娘了。
又过了两年,毕抗御就更是发育丰满,亭亭玉立了。八里镇十里八村的男孩子都知道毕抗御长得秀气好看,大概都在他们心里成了暗恋的对象。
可是毕抗御却是个一本正经的姑娘,她和毕抗战在家里算做老大,家里外头的,一门心思帮着外婆抗儿和母亲辛抗议忙里忙外地干活儿。
前些年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生活的时候,毕抗御就已经是大人的得力帮手了,山上山下,屋里屋外,挖野菜,采野果,拾柴火,加上看带年幼的弟弟妹妹。后来妈妈辛抗议跟着继父郝大胆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出去抗日了,她就更是成了外婆抗儿的左膀右臂,十来岁的孩子,就跟一个大人一样地担当起了原先母亲辛抗议的家庭负担。
毕抗御既心灵手巧,又任劳任怨,那些年,要不是她帮衬外婆抗儿操持家务,真不知道那些艰苦的日子会怎样度过。特别是后来,为了不让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一家老小东躲西藏,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毕抗御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她经常是抱着小的背着大的,手里还领着半小不大的;在艰苦的岁月里,她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果敢的性格;加上父精母血的遗传和白山黑水的滋养,她在十二三岁就来了初潮,成了女人。
到了全家都来到海城定居在八里镇的时候,毕抗御已经长成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大姑娘了。镇上的小伙子见了毕抗御总要多看她几眼,有那胆大的就上来搭讪,可是毕抗御根本就不搭理任何人,总是低着头匆匆地往回家赶。
其实毕抗御的心里并不是没有所爱,她所心仪的就是八里镇上的小学教师齐天福。每次送弟弟妹妹们上学的时候,她总要站在学校的外面多呆上一会儿,为的是看看齐天福的身影和听听齐天福的声音。那情窦已经在内心劈里啪啦地开了,可就是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表达。(原发首发17k都市)
1951年的春节,大年初五家里就来了一个人,毕抗御的母亲辛抗议一眼就给认出来了,原来竟是牡丹江城里的那个“癞头”!辛抗议就惊喜地问他:“你怎么会来呢?”
“癞头”就说:“我过年来我姐家串门儿,看老远就看你眼熟,一打听,还真是你。”
辛抗议就问:“那你姐是谁呀。”
“癞头”就说:“我姐就是镇东头老齐家的大儿媳妇呀。”
辛抗议就说,这么说:“你就是镇小学齐老师齐天福的舅舅啦!”
“癞头”就说:“可不是么,那小子从小就爱写字画画,整天跟这个学跟那个学的,没想到,现在还真派上了用场。”
辛抗议听了就说:“那你赶明儿个就领齐老师来我家吃饺子呗,我家有好几个他的学生呢。”
“癞头”听了就说:“行,我领他来玩儿,不过饺子就不用包了。”
等“癞头”走了,辛抗议就叫住想要溜走的毕抗御,问她:“妈妈一说让齐老师来家吃饺子,你咋就脸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