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页

就算是前朝的秀才也一样, 乱着的那几年,不少书籍被毁,全国都死了许多人,今上宣布开科举的时候, 听闻前去赶考的人较比之前简直称得上锐减。

倒不是说这些读书人不想考朝廷的功名,而是读书人大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大乱之事家里要是有点武力守着的还好,那些家里只要钱财或者本就贫穷的想活下来可就难了。

就算是自己个活下来了,家中长辈去世的也有不少, 长辈去世总要守孝, 要不就是因为那场乱子家里没了钱,要不就是没心思去读书, 总之,如果要说前朝大家伙的知识水平在10,那么到了如今,有个67就不错了。

前朝能考中, 如今自然也能考中了。

纪长泽知道胡老儿子在想什么,他也没直接说自己不想去考科举,回村之后跟胡老儿子道别后就回了赵月娘那。

赵月娘正在做衣服,纪长泽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给他做的,他笑了笑,坐在桌边,说:“户籍已经办下来了,过两天我们就能成婚。”

“那我赶紧把你这个衣裳做好,你也累了吧?我先给你热饭。”

两人还没结婚,就俨然是一副老夫老妻的模样了。

赵月娘起身去厨房热饭,心底正盘算着成婚当天要不要告诉村里人也让村里人来热闹热闹。

村中的潜规则,成婚当天来凑热闹的人越多,越是给新郎新娘面子,也有个祝福的意思。

但赵月娘家之前在村里并不是多有面子的,再加上二房那边每天闹腾,村中一些怕麻烦的人家就不乐意跟她们来往。

要不,干脆就不请人了,家中的银钱也不多了,还要给长泽留着买药补身子……

她正想着,院子口突然有人喊她:“月娘,月娘。”

赵月娘下意识一抬头,诧异发现自家院子外面居然站了不少人,一个个面带兴奋喜悦的正瞧着她呢。

怎么回事?

除了二房来闹事,她们家门口可是从没有出现过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