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前挂着两挂红鞭炮,街道两头也一边摆上一长条,同时点响时,炸响声叫附近的人脑瓜子都嗡嗡的。
几个崽子在红鸢和谢渐雪的陪同下,坐在二楼向下看,看着言夙和沈飞玹一人一边拉着红绸,将门匾上的红布接下。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不管来不来光顾,都高声较好,言夙向着二楼摆摆手,几个孩子接到讯号,立马抓起身旁小篮中的花生等物撒下,门口百姓们顿时一边叫好、一边哄抢。
一进门,就看到阮之澜在清点贺仪——言夙到底是整个广安县的恩人,又有县令领头,这不就全城的商贾富户和百姓都给面子?
沈飞玹此前都调侃言夙,即便是他将茶馆开在穷乡僻壤之地,只怕也会有人光顾。
正跟阮之澜说着,门口已经陆陆续续来人了,结伴而来的商贾富户,还颇有几分声势浩大的感觉。
——县令等人本也该是第一时间来贺喜,只是毕竟有公务在身,又是公职人员,县令等人还稍稍避嫌。等忙完事情,再选个不那么人多眼杂的时候来。
沈飞玹也不指望言夙对人情世故上有多灵通,他能笑脸相迎就行了,之后的招待自然就是他来了。
当然,他也不可能对人阿谀奉承、卑躬屈膝。
只是舒适地平等相交,大家都秉承了交好的意思寒暄罢了。
迎了一波又一波来道贺的客人——不论他们是乡绅还是平头百姓,谁来道贺,言夙都笑着还礼。
不多时,言夙的脸都僵了。眼见着人终于少了,而搭好的台子上,说书先生已经走了上去,言夙顿时也想找个位置坐下细听。
这书的大致内容,虽说是言夙提供的,但是具体讲说效果,还得等广大听众的反馈呢。
说书先生抑扬顿挫,不多时就叫所有人进入了故事之中,随着他的讲述,或是欢喜或是紧张,或是怒火滔滔或是快意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