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米宽的台面上,挂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白纱叫亮子,大概也是两米宽,一米高的样子,据说这是他们自己家祖上专门养蚕纺线织的。
正在撑展亮子的老爷子一边撑一边说过去他家还有一副更大的,撑起来可以在后面形成一个小堂会。可是后来破四旧,他家那些东西都被强制上缴了,这一副还是因为当初藏在猪圈顶棚才得以保留下来的。
撑完亮子,就是挂灯。皮影戏用的灯不像普通的家用油灯,灯碗很大不说,里面还并排放着五根灯捻子,同时点起来之后再配合灯碗上一个叫“七形牌子”的装置调整,就可以消除签影,让人物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
福福抱着画板跟一群孩子一起在旁边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这皮影戏实在是太好玩了。
不过皮影戏得等到天黑才能演,因此福福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转身进了院子。
因为要过堂会,又要办流水席,家里原有的灶房就不够用了。于是大伯母便在原本的院子侧面用稻草搭起了一个临时厨房,垒了个临时土灶,请来帮忙的人正在里面忙碌着洗菜杀鸡宰鱼,好一副热闹景象。
原本如果苏芫没有生孩子,这会儿她也应该在这里帮忙主持大局的。不过她现在坐月子,于是这重担就落到了二伯母李来娣身上。
好在米家三妯娌虽然苏芫厨艺最好,但剩下两个无论是哪个单独拿出来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否则李来娣现在也不会升任冶铜厂食堂主厨之一。
因此大家虽然有些遗憾这回吃不到苏芫的拿手菜,倒也没谁觉得寒酸。
福福在后灶房转悠一会儿,就被人投喂了无数肉干,水果,糖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吃得小姑娘两颊鼓鼓的,跟只小仓鼠一样。
眼看着另外一个大婶又切了一小块肉要递过来给她,福福连忙摆手示意自己吃不下了,然后扭头跑去看大哥哥。
米小虎正在试新衣服。
大伯母专门从县城买回来的藏青色中山装,穿在还是少年的小虎哥哥身上有点稍显老气,不过却是把他眉宇间的稚嫩神色抹平了少许。再配上底下挺括的工装裤,以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更是衬得刚刚成年的少年如同一株挺拔的白杨,十分的惹人注目。
啊,要是这会儿有相机就好了。
福福脑袋里突然冒出这么个念头。
可这年头,相机可更是个稀罕物,比电视还要难买。因此这念头也只是在福福脑中一闪,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