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浪的时代,也是一个迁徙的时代。
在这样的大潮中,千千万万的流浪者,打工者融进了滚滚的大潮,从此就像侯鸟一样,南来北往的飞翔。
每当暑去冬来,春节临近,每当家乡雪花飘飘的时候,流浪在外面的打工人,一波又一波的背起行囊,从人山人海的火车站,不顾一切的挤火车,开始了北返之行。
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心中的向往,和浓浓的乡愁,以及口袋里用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钞票,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姿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赶往自己千里以外的家。
第一代打工人,他们向往的家,他们心中无限牵挂的地方,不想现在小楼林立,更不是水泥路贯通。
而很多还是茅草屋,坐落在偏僻的乡下,除了铁路,公路是那种很烂的石子路。
乡间小路更是羊肠小道,当终于下了火车,又下了汽车,扛着蛇皮口袋,里面装的几件皱巴巴的衣服,还有跟父母亲人买的礼品。
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乡间的路,心是那样的激动。
第一代的打工人,总觉得家乡的空气都是甜的,能呼吸家乡的几口空气,就是能消除一年辛苦劳碌的疲惫,让人神清气爽,一身轻松。
当然,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与亲人团聚,望一眼父亲脸的皱纹儿,摸一摸母亲头的白发。
把幼小的孩子抱在怀里,夜深人静把媳妇儿拥在怀中,那种心中的幸福和激动。
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正是因为在种种,大家才那么千辛万苦,义无反顾,不过疲劳的往家里赶。
为了一个大年30的团圆饭,为了一家老小几天的其乐融融,流浪在外的打工人,他们忘去了路的拥挤和艰辛,更忘记了一年的疲惫和辛劳。
有很多人千辛万苦的赶回家,其实就那么几天时间。
当年很多工厂总共假期就半个月,甚至有12天的。
路坐火车,汽车就要花两三天,来去就五六天,甚至更多。
所以待在家里和亲人团聚的时间,简直是屈指可数。
但即便这样,每到春节前夕,依然有那么多人,前呼后拥的往家里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