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人将死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2101 字 2022-10-03

但一想,这老小子一定会在他下次登门时,对他严防死守,而且也不说是什么画作,人家有了防备再想更换近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好,明日我登门拜访,正好有心学方面的事,跟程学士好好探讨一番。”

程敏政点点头,这才整理了妆容走出建昌伯府的大门,脚步沉重,似乎希望以后再不踏足这种令自己难堪的院门。

……

……

翌日的朝堂上。

朱祐樘将增加各地盐场盐引,并同时调用为西北边防事务,以及重新开部分粮开中法的事,当众说出来。

满朝哗然。

徐溥作为内阁首辅,当即出来反对道:“陛下,此例不可开。”

刘健也出来道:“陛下,盐引关乎国计民生,况自弘治始,勋贵大户请赐盐引者甚众,令私门日富国计日亏,各地盐场即便仍有存余,也当在来年盐引征调时再行核算,而不该提前放盐引支取,乱大明盐政。”

朱祐樘道:“盐场有余,是各地奏报上来的,怎么到你们口中就好像是有人虚报一般?”

没人应答。

“朕也详细问询过各盐课提举司,证明地方所奏非虚,如今正是西北用度紧张之时,若是从各地征调钱粮往西北运送,即便一切顺利,怕是没有数月也不能将亏空填补,但若是就地取材,将盐引发放边镇各处,让他们自行筹措钱粮,相信即日便可动工,这也是权益之举,诸位卿家还有何需要反对的?”

朱祐樘的话,有理有据。

朕之前跟你们要钱粮,你们又说要筹措,又要纳捐的,总归是解决不了。

就算解决了,钱粮调运也需要时日,等这些钱粮都征调到了边疆,修筑城墙保卫秋粮的时间也早就过了,今年修不修城关意义也不大。

不是你们文官说的,西北修筑城墙刻不容缓?

难道让征调的力夫饿着肚子去修城墙?就算人可以自带粮食,可修筑城墙的砖瓦从何而来?木料从何调运?

“陛下……”刘健又要提议,这次却被李东阳给阻拦。

李东阳阻拦之意太过于明显,连朱祐樘都看到了。

朱祐樘问道:“李阁老,你有话要说吗?”

李东阳走出来,恭敬道:“陛下,臣只想问,此计乃出自于何人?”

不讨论计策是否可行,直接问此计是何人所出,其实在场很多人都预料到,这多半又是张延龄的手笔,昨日皇帝召张延龄入宫的事也不是秘密,随即皇帝就在朝堂上如此坚定来改革盐政,事情有那么凑巧的?

朱祐樘道:“乃是各地所奏报……以及朕所念……当然……建昌伯的建议也很重要。”

果然。

众大臣那叫一个恼恨。

但没办法,谁让张延龄的提议既能解决用度问题,还能让西北马上就开工,简直是一举多得。

只是破坏了大明盐政……

不走寻常路。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之前朕就提出过想让建昌伯出来主持西北修筑城塞之事,他刚从西北回来,对于地方上的事务也很是了解,况且他还是户部侍郎,由他来处置此事应该没人反对吧?”

没人应答。

“如今他所提出的建议,也只是权宜之计,朝廷征调盐引和茶引,主要目的也在于修筑关防,功在社稷,并非以他私自牟利所用。”

“诸位卿家也就不必反对了吧。”

朱祐樘算是很诚心跟大臣在商议。

众大臣很多人想出来说话的,但感觉又没底气。

屠滽道:“陛下,建昌伯要筹措钱粮,难道没别的办法了吗?为何不能从旁的入手,一定要从盐政?大明盐政朝令夕改,只怕会引起乱象丛生。”

他的意思是,张延龄你能不能去针对别的,总拿大明的盐政做文章折腾盐政,你就算想祸乱大明朝廷也不能可劲在一个行当上霍霍吧?

朱祐樘道:“之前建昌伯筹措各边镇粮饷亏缺,所用乃是查河工账目,找出朝中巨蠹,可惜这巨蠹不常有,宁藩之事到现在仍查无线索,难道诸位指望他从天变出钱粮来?他之前可是捐赠了不少钱粮入库,诸位可都是看到的,你们也不希望他倾家荡产吧?”

众大臣还是很无语。

为什么在我们眼里,这个宵小的外戚,每次都能把事做到那么伟光正呢?

又是帮朝廷筹措钱粮,甚至不惜拿出家产填补,还在西北打了胜仗立了军功……

感觉难以下口啊。

朱祐樘不耐烦道:“既然诸位卿家没有更好的提议,那此事便如此定了,朕会让建昌伯查各地盐场多余之存盐……再者来年各盐场增加晒盐举措……”

不但要把事交给张延龄,还要遵照张延龄的那一套,继续改变各盐场的晒盐之法。

屠滽不依不饶道:“陛下,盐场灶户煎盐之法已有数百年历史,若是随意更改,来年若是遇到天灾,岂非要令我大明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