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赵镇接过信纸,奇怪的道:“啥信啊”

然后翻开看完信上的内容,他彻彻底底的怔在了原地。

他突然激动的看向刚换了身衣服从房间里出来的小表妹:“小桃子!信上说的是真的?咱赵家村真和厂里合作,那些冬捕的鱼厂里都收了?”

许桃桃换了件宽松的毛衣出来,点头回答道:“厂里猪肉原料危机,猪肉不够没法生产猪肉肠,经过厂领导们的决定一致将猪肉肠更换为鱼肉肠,查尔斯先生也同意了,你上次跟我说赵家村的鱼好吃但冬天卖不出,我就顺嘴跟厂里提了句,不用太激动,我可不是为了你啊,我都是为了姥姥姥爷们能多赚点钱过冬。”

赵镇激动得简直要哭了,拿着信封的手都在抖。

信是家里人写的,赵老爷子的口吻,先是老怀宽慰的感谢了一番小外孙女还念着赵家村,让大伙大冬天的多挣了俩钱,各家今年这年可算能过下去了,又说村里知道是他当副厂长的外孙女牵的线,可感激老赵家了,语气里的得意和骄傲快要溢出纸张,信的最后又嘱咐赵镇,跟在表妹后面好好干,别给桃丢脸,也别给桃惹事,不然回头就不认他这个赵家人!

赵镇:“”除了最结尾的一句,其他都让人挺舒坦的。

身为当事人,赵镇还记得当时她刚回到西省,无意间说了老家要冬捕,但这些鱼也就自家吃吃,多了根本卖不出去,一来赵家村的鱼不出名,而来销路不好找,哪怕送到最近的县城都有十几里地,村里只有一辆驴车,根本没那运输条件。

当时,他也没多想,就是觉得自己进省城享福了,家里人还在乡下苦哈哈的过日子,心里挺不是滋味,随口提了句。

谁知道小表妹当时瞧着不说话,他还以为她不耐烦听他说老家的事,没想到人家不但很耐烦,还很用心的听进去了,并且找着机会就搭手帮了赵家村一把。

这还不只是一锤子买卖,因为小表妹说,“赵家村的水质不错,鱼肉品质不错,不出意外,接下来肉联厂会愿意继续与赵家村合作,当然,如果后面落实进一步的合作,以目前赵家村鱼塘的规模恐怕不够供应肉联厂的需求,我的建议是,家里留点田地种种就可以,舅舅们可以考虑承包鱼塘,发展渔业养殖,绝对有得赚。”

赵镇:“???”

说着说着,咋就说到承包鱼塘上面了。

“小桃子,你是不是昏头了,鱼塘是国家集体的,咋可能给私人承包呢?”

虽然赵镇还挺动心的,因为有肉联厂这个大客户,几乎可以预想承包鱼塘收益不会差。

可再心动也没用。国家不允许,他连鱼塘的水草都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