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农人们陆陆续续收工,放眼望去,以山庄为中心,四周连绵的山坡露出了黑紫色的“尖尖头”,长在上面的杂草茅苇都被砍锄了。按照这样的效率,开春前便能栽种蔬果作物。
山庄中有几口水井,又因为装了几台水风车,还可以从竹管取水。大家伙洗了把脸、冲掉手上的泥土,便冲向厨院吃饭。
在吃的方面没有人是不满意的,他们啧啧称赞:“这面疙瘩真好吃。”
“干完活回来喝一碗热腾腾的面汤可真满足啊……如果每天都能吃上就好了。”
“这面汤好香浓,我看里面的佐料是用花生油炒香的罢?”佐料虽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但用花生油炒出来的鸡蛋花、油麦菜等都是香喷喷的。
“周村长,你们村的花生油,怎么卖嘞?”有人认得周耀晖等一行人,知道他们碧山村出产花生油,忙问道。
正在默默吃面的男人抬眸说:“已经卖完了……”他们精挑细选了一部分花生作明年春播的种籽,手工压榨花生油并不容易,除了自家留有的,其他都高价出售了换取钱币。
“那真是太可惜了,赶明年开春,我也想种花生。”但上哪儿换种籽呢?
“是啊,村里栽的都是木稷……”
听到他们的感叹,傅有珩端着面碗走过来,与他们说:“木稷也是好东西,老乡,这可以酿好酒呢。”
“酿酒?要怎么酿啊!”
“真的吗?”
众人露出了惊喜之色,他们听说过那醇厚琼浆的美味,但粮食匮乏、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人们哪里有机会喝酒。
傅有珩便简单将木稷、小麦、大米等酿酒的法子说给大家听:“到时我还会到村里去,手把手教会大伙儿。”
“太好了!”
“好哇好啊,俺们村也等着傅公子您来。”“酒能换不少银钱吧?”他们平日里是喝不起酒的。
吃饱喝足又和其他乡人谈天说地,大家见天越来越冷这才回大通铺厢房里。外边天寒,屋内大家挤在一块儿倒是暖和,人人都有一铺稻杆茅草铺好的“被褥”,躺上去后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不怎么舒适,这会儿的棉被是相当珍稀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