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疏然设计在天桥让小乞儿偷了他的钱袋,想办法帮他追回。又在大栅栏跟他偶遇,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朋友。
他借着陈煦的便利暗中调查,果然发现陈宴的倒卖军火的证据,可是陈宴身边重重守卫,常人根本无法接近,于是季疏然就利用陈煦的生死威胁陈宴。
陈煦察觉到了季疏然的不对,同时也发现了季疏然就是当年救自己的那个男孩,他没有多言,明知危险仍然独自赴局。
正当两人僵持不下之际,一声巨大的炮声响起,七七事变爆发了。
北平沦陷了,陈宴选择了跟日本合作,陈煦得知后,毅然的与哥哥决裂,无处可去的他只能投靠季疏然。
季疏然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游行反抗,却被遭到了日军的无情镇压。季疏然被抓进了监狱,陈煦拼了命,也要救他出来。
而另一边,陈宴找到陈煦,准备送他出国。他知道,自己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必死无疑。所以他提前安排好弟弟的去路,想要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日本军官找到陈煦,用陈宴与季疏然的性命相逼,让他投靠日军,替日本人运送军火。陈煦决定替哥哥走这一趟,他出城后,季疏然被带到陈家与陈宴软禁在一起。
陈宴得知陈煦离开十分焦急,季疏然在陈宴的帮助下逃了出去。季疏然追赶上了陈宴,可是他的出现,却打乱了陈宴准备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计划。
季疏然为了国家,炸毁了日本人的武器库,陈宴为了救他身受重伤。日军损失严重,无暇顾及其他。季疏然将陈宴偷偷带去了天津,并在其他学生的掩护下养伤。
可是无论是北平还是天津,他们都已经无法留下了,陈宴决定带陈煦出国避难。陈煦哀求季疏然和他一起走,季疏然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陈煦无奈,将出国的船票留给季疏然。
登船之时,陈煦苦苦等待,依然没有等到他的踪影。
季疏然在陈煦上船后追了上去,在码头听到《快报》消息,日军一路南下占领了许多地方,他紧握双手,停下脚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72年3月13日中英建交。已经不惑之年的陈煦飘洋过海,辗转回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北平城,寻找那个让他牵肠挂肚了半辈子的季疏然。
此时的北平已经更名为北京,记忆中的天桥、大栅栏、六国饭店、东郊民巷都不复曾经的模样,连穿着绅士西装,一副英式做派的陈煦,都与走在大街小巷里那些穿着中山装的行人格格不入。
所有的一切,已然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陈煦独自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头,脚下踩着枯黄的落叶。一抬头,穿着一身绿色军装带着一排勋章的季疏然站在他面前,面容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