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觉得这个比赛简直处处都是陷阱,尤其是这位悄悄行动的家伙从面相上看起来挺忠厚老实的一个人,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心计深沉的恶客。
“往好的方向说,那个人有可能是个比赛行选手、或是实践派选手通过娴熟的调香手法边调边想,修正并判断最适合的配方。”
“往不好的方面想,就是我刚刚说的,他可能稍微有个不成熟的腹稿,但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干脆向其他选手施压。”
──调香通常很难半途改配方,除非心里有底。因此要看一个人这一场调香比赛能不能发挥得好,往往就看他开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即可预见结果。
“嗯如果你非要我给你举例相对比较好的例子,大概就是场上的 77 号选手吧。”
调香学徒觉得老是输一些反面案例,很可能会让记者还有身边的普通民众对调香感到绝望不安。
于是他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悄悄地拿小师叔作为例子。
“77 号选手?他这不是还没有开始调香吗?为什么你会说他是个好例子?”
记者默默地瞪着那个到现在都还没有什么动静的家伙,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动作,而且从头到尾都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才会更好吧?”
旁边有个比较热情的民众试图参与对话。
“我比较倾向于,他是在脑海中计算与想象自己写下的配方,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哦。”
调香学徒微微笑了笑,然后对大家指认道:
“实际看的话,他的桌上此刻应该已经最少写下两到三个调香的相关方案了,这就表示他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方向。”
“通常这类人,连小样都不做,而是在脑海中复盘几轮,就直接上手开始做调配,是比较成熟的调香师才会采取的手法。”
“还有就是,这种人,因为对调料的了解已经太过熟悉,所以在他的感官中,一应香气都可以利用想象增减调合,直接模拟调香。”
记者阅人无数,自然可以听出来这个调香学徒是认真的在解释,并且相信是真的有如此操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