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研究麦胺他命大热,有些人甚至冒着违法的风险购买天使眼泪做科研用途。
珍妮特也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原因不乏它的某种结论比较容易被a级期刊采录发表,这样她就能完成博士生涯的硬性指标顺利毕业了。
吴崧不太干涉学生的个人选择,在立项阶段给予珍妮特专业的意见和指导,并提示她不要在一开始就预设结论或抱有倾向性,那会影响她研究的价值。
珍妮特的阶段性结论是麦胺他命在临床应用中基本安全,只需将用量控制在035gkg之内即可。
但吴崧认为,这部分论文采用的数据并不客观普遍,观研期不足,临床样本有七成都是障碍者,因此得出的结论非常不严谨。
他建议珍妮特重新构建项目体系,慎重遴选样本数据,确保最终结果的真实可靠。
警方猜测,正是这一要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重新调整样本和延长观研期,势必导致珍妮特今年也无法顺利毕业,即便过两年论文通过,惨不忍睹的博士履历也会令她求职坎坷。
实际上,联盟科学院每年都有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主动或被动放弃学业,而珍妮特的坚持不懈,或许是因为她的沉没成本累积太高。
她成了学术上的赌徒,筹码是余生。
“尸体在湖边被发现,”白旸盯着校园里那处荒僻的人工湖,“死因包含溺水吗?”
高展摇头:“初步尸检显示,珍妮特给自己注射了百倍于她论文结论安全用量的麦胺他命,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痉挛、麻痹,呼吸衰竭和低血氧症是直接死因。”
这种死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涉案的研究项目。
珍妮特之所以选择用麦胺他命结束生命,仿佛在无声控诉着什么,是论文被侵占逼她走上绝路。
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话,安全的百倍是危险,她的安全结论杀死了她,学术强盗吴崧应该偿命……
那为什么要在校园的湖边自杀?为什么选择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