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67章

偷东西,可不是个好习惯。

而且李晔更担心的是李洵尝到甜头,加上获得不同寻常的力量后,以后对这些事情会习以为常,渐渐对俗世法规失去敬畏。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便李晔自认不算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恐怕也会觉得头痛。

只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件事儿的时候。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这个李继。

之前李晔就对那支笔有疑虑,之所以交给包拯,也是因为不想便宜开封府坐收红利什么事儿都不做,现下看来,他不该为那点小心思把笔给了开封府。

李晔压下那点后悔道:“还查到李继什么事儿?”

看李晔没有追问,李洵松了一口气,邀功道:“后面的事儿都是我查出来的。松哥儿告诉我李继表字瑾行后,我就立刻让人去查探他的情形。秦乙亲自出马,得知李继能留在汴京,乃是因他是他们那一房里头最有天赋的读书人,为了让他留在汴京族学里头念书,他阿爹还忍痛卖了老家二百亩地,换得的钱财全给了掌管族学裕太公。裕太公收了他阿爹好大一笔钱,对他也算得上尽心竭力,还打算明年让他去考国子监。”

裕太公?

李氏宗族人口不少,最耀眼的自然是李老驸马这一支嫡长房一脉络,但嫡出不止嫡长房,其余人或许记不住,掌管李氏族学的李晔还是有印象的。

李洵口中的裕太公是出自嫡三房,本身也是饱学之士,现在还挂着龙图阁大学士的虚职,没错就是跟包拯一样的,官家加恩给的虚职。

只是这裕太公在李晔印象中一直是个清高自守的人,否则当年也不会挑选他出来掌管族学,没想到竟收李继家的钱财,能让他推荐去考国子监,应该是好大一笔钱财。

李晔不在乎族人贪污,他看李洵满脸希冀,道:“往下说。”

李洵没听到希望之中的答案,有点丧气,声音也低了许多,“李继在汴京很能吃苦,可能是送裕太公钱财送的太多,他在汴京花销一贯很少,连墨都是能写就行。不过因松哥儿常常挑衅他的缘故,他这段日子也装阔绰来,尤其是近几日,因您的缘故,李氏在外头名声大噪,李继多了不少宴请,虽大多数时候都是旁人请他吃喝,他也不不能半点银子都不花。饶是如此,他手里的银子还是不见用完,秦乙说也并未有人找他题字作诗,反而是汴京传出闹鬼的第二日,有人找他买了三支笔。”

“是谁?”一直漫不经心的李晔终于听到重点,立即追问道。

“是王文盛。”

“王文盛!”李晔没想会听到这个答案,他记忆可以说过目不忘,只有他不想记住的才会记不住。这会儿听到王文盛的名字,立即就反应过来是谁。正是因为知道是谁,李晔才会如此意外。

他蹙眉道:“秦乙确定笔是卖给了王文盛?”

李洵点头,“是,秦乙亲自去了一趟王家,在王文盛的书房找到了一支笔。”李洵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支和他之前给李晔的一模一样的竹笔。不过不同的是,这支笔上,还有一丝浅淡的阴气,正如他在河边察觉到一模一样。

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表面看起来,既然笔都是李继所制,那么有相同的气息很正常。可李晔之前,很确定那支笔本身没有问题,会沾染到阴气和独特的香味,是因为出现在赵宵宅子附近所制。偏偏现在这支从王文盛家中带出来的笔也有这问题。

那么就是自己判断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