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开荒第一三三天

王爷的厨娘宠妃 祈幽 1794 字 2024-01-03

无谓的争吵没有意义,理想在现实面前就是狗屁,所有人都开始冷静下来想着接下来怎么办?

没东西吃,可就直接饿死了。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往北走,北边有粮。”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开始想北走的可行性,等日落西山,肚子饿得咕咕叫时许多人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竟然在为此前争吵的内容做可行性规划……

也许是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

也许是胡骁送来的粮食起了作用。

也许是山长的镇定让所有人坚定了决心。

也许是书院的规划让众人看到了完成的可能性。

也许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总想在年轻的是做一些壮举。

……

……

被后世称之为“庸泰北归”的计划就此开始开展。

庸泰书院位于山上,书院背靠丛山,密林森森,就没有一条山路是能走的。东及郡太守派来围困的人也想到这一点,就只是把好了下山的要道,没有看着后山。殊不知,经年累月的,后山也有了一条小径,藏在腐烂的植被之下,胡骁就是借此避开耳目潜入了书院。一旦做好计划,实施起来就很容易,书院上下一千六百多名师生有一千二百多人愿意北上,其余人有家有业者走不了、体弱多病者走不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山后就各自散去。

其余人等,化整为零,以各种方式、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东及郡,大家约定好在北境内再见。

乘船目标太大,只能够百多人走此路。剩下的,都是陆路,交通工具有限,八|九百人只能够在数名老师的带领下步行。他们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把书院内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等妄自尊大的东及郡太守反应过来时,庸泰书院已经人去楼空,立刻派人去追,但书院学子如泥沙入海,哪里能够找到。

北上之路艰难,最困难的是如何在战乱中走过隆冬。

幸好有胡骁一路帮助,又有宁王人马的一路接应。

在冬雪消融的那一刻,庸泰书院最先一批人踏上了北境的土地;在春暖花开时,庸泰书院最后一人到达北境。也就在此时,酝酿了一个冬季的动乱彻底爆发,兵戈四处而起,朝廷彻底陷入了危局,风雨飘摇。

朝廷里,与宠妃玩乐的皇帝听到内侍说江山乱了,摆摆手说:“找国舅去。”

国舅正焦头烂额呢,在殿内来来回回走,他想不通啊,“我一心为百姓,苦心孤诣,自认为没有做错半点,为什么要反我?”

下面各部的官员都是焦头烂额的。

镇压?镇压不行。

招安?招安行不通。

有人忽然支支吾吾地说:“朝廷手里有一支得用的兵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