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仝其芳见了两位老裁缝,也惊喜万分,当场就邀请老夫妇出山,去国棉厂当设计师、打版师。

国棉厂正式职工的待遇不低,设计师受人尊敬,干得好能在县城分房子,退休后甚至还有退休金,比他们现在打零工、接私活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发挥余温余热,为劳动人民作贡献。老师傅和他们的家人,当时就心动了。

打版问题解决后,仝其芳也收到了广东纺织厂的回信。柳亚兰毫不藏私,答应提供夏装设计。

就这样,沉寂了许久的服装生产线,又响当当地开工了。

天时地利人和,校嘉华把服装产、销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透透的,事无巨细,传达给工人和供销社。

反正时尚圈每三十年一个轮回,校嘉华根据“未来”的审美,也参与了服装设计,给老裁缝夫妇提供了不少建议。

没有人会跟好东西过不去,校嘉华能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做到极致。

她一直忙到五月下旬,等夏装正式上市,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开始提供服装后,万人空巷虽然不至于,但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们先沸腾了。

年轻人早就不满足妈妈、奶奶们做的规规矩矩的布衫、黑裤。供销社有现成的上衣、连衣裙,花色新颖,修身显瘦。他们一下班,就要去供销社转转。

校嘉华嘱咐丁勤勤,所有的服装都要分款式、分波段,有计划地发到供销社,不定时上新,给顾客营造新鲜感。因为款式限量,很多人穿着这一件,又想着下一件,只恨自己布票、衣票有限,不能多买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