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想起上次借洗发水“跳槽”的事,校嘉华苦笑:“海厂长怎么还记得这茬呢!”

备货就这么没了,还能怎么办,加购原材料,扩大生产吧。

但问题是,新版劳动布不仅需求量大,原材料的标准也非常高。要求棉花纤维长,色泽亮,弹性也要好。水土原因,太丰县本地的棉花,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储备棉用尽后,仝其芳和许德顺都建议退而求其次,就近选用普通棉花,校嘉华却不愿将就。

“还是再等等,江淮,华北,汉江……咱们多对比几个产地,总会找到最合适的。”

话虽这么说,用几十年后的生产标准来要求“过去”,校嘉华心里也没底。

离开国棉厂,校嘉华回到供销社公司。丁勤勤告诉她,广东纺织厂来了一位柳主任,在会客室等候多时了。

“广东纺织厂的?”校嘉华有些意外,“千万别又是什么李鬼。”杨广峡当初,就是打着这家厂的旗号招摇撞骗的。

“应该不会吧。”丁勤勤这次也格外谨慎,“我看了好几遍介绍信,还亲自打电话给广东纺织厂,都核实过了!”

“那见见吧。”校嘉华起身。

难得的是,广东纺织厂来的这位柳主任,也是个女同志。

柳亚兰三四十岁,在厂里负责织造工艺。她拖着行李箱,脸色有些疲惫,一见校嘉华,就主动寒暄起来。

“校经理,我这次来,一是为杨广峡的事,向贵公司道歉,都怪我们尾货管理不严谨。二是我厂新出了一批纯棉毛巾,请你看看能不能展开合作,咱们也是不打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