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峰看到校嘉华,高兴地说:“笑笑,原来你老家也在青河村,真巧,下午的货装完车,我们一起回去。”

王经理取出铺货清单,听梁高峰这么说,也好奇:“原来校同志和梁同志以前认识?”

梁高峰:“我比她高两级。”

校嘉华:“我们并不熟悉。”

两人异口同声,其他人愣住了。

校嘉华解释:“高一时,应学校安排,我们给优秀毕业生献过花,听过梁同志的毕业演讲。不过,后来就没再见过了。”

梁高峰点头:“是的,校同学曾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我印象深刻。”

校嘉华:“……”他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段时间,一到饭点,原主碰见这位梁学长,总是给他多打半勺米饭,印象能不深刻嘛。

校嘉华不想再讨论这个,接过清单,开始梳理货品。

王经理说:“我和小许商量过,你们场地够大,第一次上货,我给你们按照乡镇供销社的标准来,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

“王经理,谢谢您的好意,但是也不需要那么全啦。”

校嘉华取出钢笔,在纸上勾勾划划,“调料和洗化是必须品,要多一点。搪瓷品和铁农具适量。布匹只要鲜艳的,暗色的少一点。粮食只要白面和好米。木、竹制品,不需要……”

“这么挑剔?”许主管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要黑灰布料?不要粗粮和竹子木材做的东西?这些在镇上还是畅销的。”

“目标客群不一样的。”校嘉华笑着说:“镇上有工厂、工人,农村就只有农民。老乡们只有过年,或者相亲结婚时,才买布做新衣服,平时都穿旧的。甚至有些老人,家里还有织布机呢。”

“明白了,高粱玉米面什么的,你们肯定也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