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元旦前放假的第一天,方治收到了一个新本子,密匝线,深蓝色,厚厚一本,纸质柔软。翻开来看,第一面漂亮两列小楷: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俞宵征是傍晚的时候上门,送的本子,要方治新的一年保持求知的渴望,他祝方治早日实现梦想。
方治已经不需要补习了,不仅不需要,他在班里稳扎稳打在前十名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就没再动过。现在方治作为后进生的典型,经常被老师赞扬。
他也问他妈,满怀遗憾:“我以后再也见不着俞老师了?”
他妈说:“人生的路还长着呢,想见的人会见到的。”
方治的妈很少跟他说这么感性的话。
方治心里遗憾得不得了,他吃过俞老师的麻团、卤煮、硬奶油面包和山楂糕,他听过俞老师吹笛子,俞老师还给他修了他们家不出影像的电视。在他心里俞老师什么都是最好的,俞老师什么都会,可俞老师不能一直陪伴他。
方治并不懂心里这种空空的感觉,但他那天晚上第一次失眠了。
那天晚上,俞宵征也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同样掏空了他的内心。
他要和那个人说再见了。
其实俞宵征知道他是假的,根本不存在。
这个不存在的以他的父亲的形象存在的落魄诗人,长久地站在他的对面,和他同步行走世间。
上次俞宵征去传达室拿自己的稿件,他也在,脸庞黢黑,一笑满口白牙,混浊的镜片下面是又深又大的眼睛,两口永远放光的井。
他说:“你也有信件啊,同学。”
俞宵征冲他点头:“是啊。”
他们分别拿了自己的信件,出门去了。
就在这个俞宵征给方治送完元旦礼物的夜晚,群星璀璨,桦树如烟,明月溶在树枝上。
俞宵征在自行车的车铃里默默前行。
他拐到了前门大街,走出去了,一抬头,一条马路的对面,正阳门前,那个脏兮兮的军大衣青年人正瞧着他。
他背后青灰色的城墙敦厚,砖砖搭接,瓦瓦相连,琉璃瓦的光芒像麦田里的水,翘起的檐角融化在夜色里。
俞宵征停下了脚步,和他面对面。
他心里知道的,总会有这么一天。
总有人要去远行,无论为了什么。
你一直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来这个城市上学。俞宵征想,他知道语言不能通过眼神传递到对面,甚至传递到更远的的地方。
是因为你。
因为你曾经一面教我写书法,一面跟我提起,你年轻的时候狂热地追寻诗人,你和三五知己好友,一路北上,到了这个地方。
俞宵征很久没再和他的父亲交谈过了。
正阳门下那个青年人挠了挠头,手指张得大大的,冲俞宵征挥了挥。
俞宵征迟疑地,举起手,也冲他挥一挥,算作告别。
紧接着,他便看到这个人笑了笑,转身消失在悠长的城门洞。
俞宵征回到宿舍,西嫣已经远行三日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