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脱贫攻坚战2

县委令们同样傻眼了,没想到这个太守大人竟然这么年轻。

同时又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自己当初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考科举的路上,为什么这么打击人?

所以说古代科举之路太漫长,几十年如一日,不知浪费多少钱,寒门子弟更是难有出头之日。

这些县令有丰富的官场经验,只是可能因为没有后台,或者没有打点上级,所以还是在县令之位上苦苦挣扎。

他们可不敢轻视李沫,据说,曾经的太守大人和他所管辖的县令们,全被这小子一锅端了,可见手段了得,简直是心狠手辣!

来之前他们就忐忑不安,会不会他们也呆不了多少天,就重蹈覆辙,走上一条不归路。

李沫并没有为难这些老头们,大家都不容易,可以体谅一下!

但是,原则上的东西绝对不能乱。

李沫非常严肃的说:“本官不要求大家有多大的作为,但是必须要做到两点,第一点就是廉洁奉公!

第二点不欺压百姓。

如果大家做不到,趁早离开,如果选择留下,就必须做到,否则,本官绝对会对你们不客气。

刘太守以及各个县城的县令,是怎么被抓的,想必你们来之前,已经会有人告诉你们。

如今,他们还被关在松江县的牢房里,他们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当初入官场的初衷,牢记自己的使命。”

在这大冷天,县令们吓得大汗淋漓,第一天报到,竟然这么多规矩,看来以后要小心行事。

警告过后,李沫笑了:“大家不必过于紧张,本官不会吃人,只要大家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本官都不会为难你们。”

“下官谨记大人的教诲。”老头们赶紧表态。

都这么大年纪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盼头,没有后台没有能力,官能当得到了多大?

还是老老实实的脚踏实地好好的干,希望云宁郡是他们官场生涯的最后一站,不求名垂青史,但求光明磊落,清清白白的告老还乡!

李沫把每个县城的大概情况都说了一遍,希望他们上任之后,尽快进入角色,好好建设各自的县城。

李沫再次强调:“你们的职责不是呆在衙门里听取别人的片面说辞,而是走到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了解百姓之苦,解决百姓之忧!

云宁郡一共10个县,还要进行竞争比赛,以三年为期,看哪个县城发展的最好,哪个县城垫底…”

这个会议开了很长时间,李沫讲了很多,也很杂。但重点就是围绕修路和脱贫两个大方面。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一条,要求所有的县令尽快实施。

脱贫这一块,那就是长久之战,只能一步一步来。

脱贫之后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松江县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是所有县城学习的榜样。

老头们觉得自己十个脑袋都记不住,怎么这么难呀,跟他们之前所想象的怎么不一样?他们不是第一次当官,从来没有这么罗嗦了。

还要走进田间,还要走街串巷,这与农夫有什么区别?

他们是来当官不是来当农民的,更不是来体恤民情的。

刚才还说,取消了苛捐杂税,那他们以后怎么生存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有人已经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来这里?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吗?

可是后悔也没有用,朝廷的一个命令下来,不服从就是抗旨,他们的官也做到头了。

老头们散去之后,周星儿一脸的担忧:“大人,这些老顽固们会按照你说的来做吗?我觉得很难。”

李沫微微一笑:“万事开头难,总要给他们一段时间适应,适应期过后,就得按照这个大方向来做,做不来,那就走人呗,再换下一批来!”

师爷同样担心:“一堆烂摊子,不知道这些县令们何时能收拾完。”

李沫倒是不担心:“能有多难呢?都是老手。”

古代的人口没有现代的多,也没有那么繁杂,很多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去做,县令又不需要事事亲为!

周星儿:“我总有一种预感,这些老头们肯定要搞事。”

师爷:“你就不能往想好的方向想。”

周星儿吐了吐舌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