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残酷的战争

对于回松江县,阿红几个刚开始的时候是抗拒的,说好一辈子都不回来,现在又食言。

但是在青云郡,她们已经不安全了。

李沫不可能十二时辰守在她们的身边,一旦发现能保护她们的人不在,那些虎视眈眈的人,立马就能找到机会进行报复。

看着忐忑不安的姑娘们,李沫轻声安慰着:“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想说就说吧,在这个世界上,要想不被人说,那你就要比他们更强,强大到他们无法说你。

再者,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本官认为,跟性命相比,其他只是擦伤,没有任何过不去的坎,事在人为。”

想想也是,人活在世,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看别人脸色而生存。

一路上,看到了许多远走他乡的百姓们。

要到哪里去,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只能跟着大众一起走,什么时候到头,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走一步算一步。

看他们行走的方向,李沫猜测他们应该是去南方。

这些人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南方,这一路上又有多少凶险,谁也不知道!

看着老的老小的小,一脸疲惫的百姓们,李沫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她能怎么办,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松江县就巴掌大,能容得下多少个人?

李沫想起来唐代诗人来鹄的一首诗《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不管什么灾难,受伤害的永远都是老百姓们。

“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这是南宋隆兴元年时任平江主簿的王梦雷写的《勘灾诗》。

正如李沫此刻的心情,她现在能做的,只是保证松江县老百姓们能有饭吃,不用流落他乡。

在松江县以外,更多的地方,雪上加霜的是,众多豪绅地主、贪官、奸商等人大发横财,百姓们的日子更加艰难。

更何况,现在还没收到朝廷派发的赈灾款和粮食。

人为了活着,吃树皮,吃观音土等都是最普通的事,后面甚至连树皮、杂草、观音土都没有了。

不得已之下,有许多灾民已经丧失了亲情,卖妻卖儿来换取粮食,只为了自己能活下去。

回程的路上,大家非常的沉默,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非常的渺小!

李沫问梁旭:“为什么朝廷的赈灾款和粮食还不到?”

梁旭一直跟在皇埔轩的身边,他对朝廷的了解应该比她多得多。

梁旭皱眉:“都已经过去这么久,要么是朝廷拿不银子,要么就是银子已经下拨,只是一层层下来就没有了。”

“难道就没人管吗?”李沫气愤地说道!

梁旭一脸嘲讽:“管?他们只管头顶的乌纱帽不掉就行了,如果王爷还在京城的话还会上书给皇上严查,只是,王爷现在在前线,无暇顾及!”

他没有说的是,在京城里,想要王爷的命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巴不得王爷死在边关。

要不是王爷文韬武略,早就不知死多少回了,但是这些人安心享受王爷带给他们的安宁,却在背后捅刀,其心可诛。

这段时间,除了松江县的店铺,外地的所有店铺都早已关门停业,物流公司也停运,导致大家晚上都没什么事做。

既然没事做,那就得把夜校办起来,在灾民中,应该有些是读书人,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在松江县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养家糊口。

李沫:“师爷,去难民营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是识字的,问一下他们是否愿意入村教学!”

当然县城也需要开办夜校,只是县城这么近,方便的很!

师爷却不赞同:“大人,那得花多少钱呀,旱灾还没有结束,我们不应该把钱花在这些虚的上面。”

李沫:“灾难总会过去,学习却永远不过时,招聘的条件是品德没有问题的人。”

师爷:就你的道理多,一套接一套。

当招聘夫子的通告在难民营贴出来之后,所有人沸腾了,竟然有这么好的事。

特别是那些有点文底的才子,更是激动,想也不想的直接跑到衙门报名。

这么难得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通告上还说,如果教得好,以后还可以留在松江县,享受松江县的一系列政策。

松江县的政策是什么,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跋山涉水来走了这么远的路,只有松江县接纳了他们。

在这里,他们不用再流落街头,最起码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而且还不用饿肚子,这样好的地方去哪里找!

家里有读书人的,简直是喜极而泣,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次远离家乡,应该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却不勘大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简直是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