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的来说,这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就是肆无忌惮。
这世上真的存在100%的胜利吗?
自然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存在意外的概率。
但纵观林之言的战绩,却是触目惊心的连胜,冠军,总冠军,破纪录。
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呢?
林之言笑了笑,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说:“我们继续训练吧,还有两个钟呢,可别浪费了。”
十二个钟,几乎没有中断的训练,这哪是人受得了啊。
更别说,林之言出了空间后还会继续训练,进了空间还是训练,无止尽的练习,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被这样的训练安排逼疯,愤而流泪,控诉不把自己当人。
然而,做出这么恶心人的训练计划正是林之言本人。
等到决赛开始后,众人错愕得发现林之言更厉害了。
她的滑行,更加优美了,她的转体,更加顺滑了,她的起跳——
嗯?等等,怎么觉得有点眼熟呢?
有人忍不住拉出预赛的视频,对比了一下,而后,越来越震惊。
林之言在预赛中看得那么认真,原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她就像是一个刚冒出头的小苗子,迫不及待地汲取着每一个养分,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一次出现,就是更加精湛的表现。
在决赛中,她做出了与预赛同样的一套动作,可是又有些细微的不同。
没看过预赛的人还在为此惊叹,感慨着link的实力。
而看到预赛的人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震惊到麻木了。
在汹涌澎湃的惊呼与鼓掌声中,有人喃喃自语,如水珠汇入河流。
“....这是,怎么练的啊?进步也太大了吧。”
单板滑雪,是一个入门难度大,但是精通更难的运动。
尤其是旋转转体,抛开周数的难度增加,让自己的转体更漂亮更流畅都是一件非常需要训练量的事情。
如果说,预赛中的1620就像是一个炫技,一打眼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那么这一次的1620,甚至是全套动作,都变得像呼吸一样顺畅自如,像是云朵漂浮在蓝天中那样悠闲。
观众是最细心的。
他们能看出哪个动作是运动员咬牙坚持做出来的,也能看出来哪些是不费吹灰之力、顺手而做的。
这其中的差距自然是天差地远。
要想从前者练成后者,没有大半年的训练时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三个月也够呛,估计得疯一般的训练,抛却所有娱乐时间,专注于训练之中,可是...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简直是反人类。
但结果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都被这位突如其来,横空出世的女孩征服了。
在单板滑雪中,他们见过太多十几岁就出名的天才。
可林之言呢?她是从别的运动项目转来的,而且还不是跟滑雪搭边的运动!
这让人为她的天赋拍案叫绝,可惜她不是从小就开始练滑雪的。
林之言凭着那套难度上五星的动作拿下了亚洲杯的冠军,顺理成章地拿到了世界杯的名额。
一个洲际杯的冠军或许不惹人注目。
但是1620记录,洲际杯冠军,林之言,这三者的搭配却引爆了整个网络世界。
方文文在机场上刷到了有关于林之言的新闻。
放在新闻最上边的配图是林之言的1620。
摄影师的构图实在是漂亮,林之言在空中旋转的身影优美得不像话,头盔和滑雪镜让人看不清她长什么样,可潇洒的旋转身影却充斥着自由二字,引人注目。
方文文默不作声地舔了舔嘴角,她拢起冲锋衣,来不及为自己错失亚洲杯冠军而伤感,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最重要的是踏往另一场比赛,那就是wsh赛事。
它是滑雪品牌举办的商业比赛,含金量并不比洲际杯低,但参与难度比洲际杯高多了,只接收邀请制和推荐制。
如果她想要进世界杯,那么wsh就是她最后一次机会了。
她想起对方是谁了。
如果不是确信自己没看错,方文文差点以为那只是自己杜撰的记忆。
大汉川滑雪场,那个因为无聊而参与的野赛。
她匆忙地撞到了一个女孩,因为赶时间,只能草草地道了个歉就走人了。
....
方文文忍不住质问自己,真的没有看错吗?
那女孩...拿着的板子可是新手用的滑雪板。
那才多久之前?两个月前?不对,甚至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一个新手练了两个月就拿到了亚洲杯冠军,这也太惊骇世俗了。
方文文宁愿相信对方只是很久没有滑,再次捡回来了而已。
网友们也是这么想的,没有人相信林之言真的是从零基础,大把人扯出论据来述说0基础两个月练出1620是完全不可能的。
直到有个帖子被人疯狂顶帖。
定睛一看,那豁然是四个月前的帖子。
标题和他们发的很像,只是帖子主题围绕的是攀岩。
同样是零基础,同样是练了不久就突破了记录,拿下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