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区内,林之言已经爬完三条抱石路线,v4、v6、v8,循序渐进,将全身上上下下都热身好。
落地后,她很明显地能感觉到四肢已经活动开来,五指舒展开来,又缓缓弯曲,卡拉卡拉几声,骨关节发出响声。
林之言面无表情地转了一下手腕,黑色短发被她扎成一个小花苞,碎发偶尔被风吹到脸。
专心热身的她没有注意到一些观众的视线不由自主地投向她,还有身旁几个同样在等候区的攀岩者时不时地转头看了她一眼。
林之言的出现太特别了。
一张陌生的异国面孔,却又相当专业的抱石动作。
欧雷拉攀岩赛在国内名气很大,但在国际上不声不响,因此来参赛的大多都是本地人,最多就是周围国家慕名前来的攀岩者,却很少出现亚裔面孔,像林之言这样的存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但与之相对的是正式国际比赛上的速攀和抱石项目,这两个项目中,亚裔面孔是出现得最多的。
但就算在国际上,户外攀岩高手里也大多都是欧美面孔,这是因为国外的攀岩历史长久,攀岩运动已经算是一种全民参与的运动,非常普遍,基数大了,基础也有,自然出现的高手就多。
林之言给旁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
她只是安安静静地热身,也不是很关心正在挑战的选手,在他人观看他人攀岩以求得更大几率的成功,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关心,就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
攀爬v8路线也未有一丝一毫的不安定感,让人摸不透她的实力。
那些暗中窥探的视线隐藏了无数审视和感叹,有人心怀恶意地希望这位漂亮的异国女孩也会挑战失败,在岩壁前失落地低头落泪,也有人期盼这位陌生的攀岩者能挑战成功,让他们大开眼界。
被众人脑补的林之言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她刚刚听到43号选手上周刚on-sight了丘日山谷的“大雁”,如果她没记错,那是5.13d难度路线,也就是说对方的实力比她还高上一些。
但这样的选手也在最后的v10难点挑战失败。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最后的v10也是她最需要克服的难点。
她承认,有那么一个瞬间,她特别想回虚拟空间让桃乐斯模拟出来“e”路线,然后在她尝试无数次、有了非常高的把握后才去比赛。
但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被她自己狠狠地压下了。
这不公平。
如果这一次她是这样,难道以后每一次比赛,她都要逃避现实、回虚拟空间模拟场景反复训练、最后回到现实中以成千上百次的经验打败他人获得成功吗?
那她平时夜以继日的训练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她不相信自己能获胜吗?
林之言轻轻地对自己说:没必要,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
如果一切都是已知的、确定的,又有什么乐趣?
打败其他人、获奖固然让人上瘾,但在未知中挑战自我才是最让她迷恋的。
女孩微微抬头,她在日光下微微眯眼,看着山峰。
灰色的山峰平平无奇,但陡峭崎岖的岩壁却让人心里打颤,就算是外行人,也能看出想要爬到终点所需要的技巧和体能要求一定很厉害。
她静静地观察路线,预估差不多要叫到自己的时候,她坐下来弯腰轻轻地揉捏着自己的小腿肉,让肌肉尽可能地放松,直到主持人叫到她的号码。
“让我们欢迎56号选手!link——!!”
轮到她了。
注意到林之言起身的动作,其余选手纷纷侧目看着她。
他们对这个陌生的面孔给予相当大的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他们的心绪。
在等候区的一对男女凑在一起,视线紧紧贴着林之言,正嘀嘀咕咕聊天。
“link?你认识吗?”
“不,我没听过。”
“emmmm那你觉得她能挑战成功吗?”
“说不定呢,虽然前边55名选手没有一个人成功,而这位陌生的,漂亮的,亚洲女孩却成功了,如果真是这样,那群高傲自大的傻玩意估计脸色会很精彩。”
说到这,男孩笑了起来,他被自己幻想出来的场景逗笑了。
女孩皱了皱眉,警告他:“说话放干净点!”
男孩深感无趣地直起身,无视女孩的话。
“看来还得由我拿下,我前两周刚红点攀了这条,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接受观众的欢呼声了。”
女孩冷眼看着他,嗤笑了一声。
“那我宁愿是link挑战成功,是吧,这位漂亮甜心。”
对方的脸迅速涨红,不是因为害羞,而是被气的。
他瞪了女孩一眼,低声道:“别这么叫我!”
女孩耸肩,丝毫不理会他,转而看向已经走到岩壁前边的林之言。
主持人看到林之言的时候哇哦了一声。
“areyouready?”
林之言比了个可以的手势,计时器上显示的红色数字瞬间跳动。
每位选手的时间不限制,但只要掉落就代表了失败,而成功完攀的选手按照时间长短排名。
因为欧雷拉攀岩赛的路线难度一向偏高,还曾经出现过无人完攀获奖的情况,而大多数时候,真正完攀的选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甚至前三名都没凑齐。
除了完整的比赛片段和完攀选手片段,主办方在每次比赛结束后会发放几个精彩集锦,一个是选手们令人惊叹的动作,还有一个是出糗片段,这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自然也是欧雷拉攀岩赛热度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观众看着这位格格不入的攀岩者,交头接耳。
“她看起来像是那些东方人偶...我妹妹看见她一定会很喜欢。”
“真的没问题吗?我看之前的选手们无论男女都有结实的肌肉曲线!这位选手看起来好纤细!”
“主办方的安全绳没问题吧,我真害怕她会掉下来。”
摄影师用自己蹩脚的六级英文听懂了他们几句话,他深沉地摇摇头,这群人啊,tooyoungtoosimple,还有什么纤细?那是你们拿错对照模版了好吧,跟你们比肯定显得纤细!等会儿我林姐攀爬的时候亮出肌肉闪瞎你们双眼!
最开始30英尺并不难。
林之言抹好镁粉后,直接抓住岩点往上攀。
众人紧盯着她的身影,不知为何,那些窃窃私语的声音越来越小,只有解说员偶尔的声音。
“完美!link成功抓住了左边的crimp!她用smear稳住了重心!看来这位56号选手的体能比表面看起来厉害很多,哦,为我之前的以貌取人抱歉。”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也跟着点头。
这位最开始看起来纤细脆弱的女孩颠覆了他们的想象,当她开始攀岩时,稳稳当当地往上移动时,所有人就明白了她并非表面那样柔软。
或许说,最开始的“柔弱”本来就是他们的刻板印象。
对方的四肢本来就不是软绵而无力的,流畅的肌肉曲线虽然不如前边的那么夸张,但如果去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力量感一点儿也不比其他的弱。
很快,林之言就到了第一个难点。
一个超大仰角,是几乎与地面平行的岩壁。
它的难点一个是因为角度,还有另一个,就是仰角的抓点都是pocket和mono。
她不可能抓住中间的岩点,必须要抓住仰角外的点才能保持身体重心。
是选择尽可能稳定安全的静态动作一点点往上挪呢?还是完成一个跨度超过两米的动态动作呢?
前边的选手无一例外选择了静态动作,然后抓住pocket点,它起码能将两根手指塞进去,而mono却只能用一根手指塞进去。
林之言并没有在开始就耗费多余体力的兴趣,她也瞄准了pocket点。
在她静静思考怎么出手时,旁人的视线也都黏在她身上,好奇她会怎么通过呢。
会是像43号选手那样把自己折起来吗?像她这样的身型应该会很轻松!自重小,也更容易跳起来!而且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动作,想比其他动作来说不是太费劲。
眨眼间,她动了。
像是一道惊雷,她居然跳了起来!
“!!!”
“ohmygod!!”
“what!?”
在众人错愕的视线中,女孩竟然抓住了pocket点!
然后像是体操运动员,或是跑酷选手那样,迅速地抬起腿蹬在边缘点上,像是弹簧一样,爆发力和弹跳力惊人,单薄的身影十分顺滑地、像是在海水中的鱼儿那样,“游”过了中间十英尺,成功跃过了大仰角,还不止如此,直接一口气多了大仰角后的十英尺距离。
这一整个过程,发生的时间才不到几秒。
三秒?还是四秒?
在惊呼声后,赛场内静得连根针掉落的声音都清晰得一清二楚。
无论是观众,还是选手,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岩壁上那连汗都没有流下、还清清爽爽的女孩身上,已经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
刚刚,发生了什么?
他们好像错过了很多东西?但仔细回想一下,全程没眨眼的他们的确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她有用什么高难度动作吗?
没有。
她有...emmmm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好像一眨眼,她就飞上去了,如履平地。
但,岩壁上边分明没什么特别凸起或凹陷的支点吧?每一次移动,其他选手都是会仔仔细细地找落手点和落脚点吧?为什么眼前这位好像什么都没看,就“咻”地一下上去了呢?
如果真的那么轻松,那之前的选手就不会败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