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后来老爷子年纪渐大, 身体也大不如以往, 就退了,整个农场分成两部分, 划出最大的一块交给大儿子林金安,也就成了现在最大的金安农场。

林金安跟高继东倒是交情不深, 但整个林岗搞农场的往上数两代都是硬关系, 就算是到这一代关系淡薄,也在关键时候互相照顾。

到了金安农场, 林初平也不绕弯子,简单问候几句,便进入正题:“金安叔是这样的。之前我们农场大豆不够用, 从你这儿买了不少大豆回去榨油用,我想着干脆这样,我们三农场跟你们签订个独家协议,今后你们金安农场不论种出多少油料作物, 我们都收了。”

林金安眉毛一挑, 都收了?

他金安农场每年光油料作物都能产出三十多万斤, 他们林记串串香就算卖得再好,能用得了那么多油?

林金安把他油料作物产量一说,见林初平仍是态度坚定,他便接着问:“都收了,那价钱怎么定呢?”

往前数十年八年,人们吃油要么是自己庄稼地里种的,要么是去油坊打的,就连个大工厂也是从他们金安农场购买各种油回去用。那时候,金安农场算是整个林岗最风光的农场了。

但这两年,各种品牌食用油层出不穷,有的还去央视打广告。现在,人们走亲访友,都喜欢去市场拎桶大品牌的食品油。而本地自己老作坊榨的油,也是越来越不好卖。

特别是现在搞个蔬菜批发,金安农场积压了一大批油料。要不是村西三农场上门购买那些积压的油料,就算是能卖卖蔬菜,别家农场能转亏为盈,但他金安农场今年还是大亏损。

就是听林初平的意思,是想让他接下来还继续种植这些油料?

林金安思来想去,觉得太冒险。

林初平笑了下,说:“金安叔,咱们都是林岗镇上的,我也不让你吃亏。这样吧,咱们五年签一次合同,这五年里,咱们按照前面五年大豆的平均价格收。不管市场价格多高多低,咱们就固定这一个,保底你稳定能到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