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函谷关的将领是他登基之初流放边关的一名郡王,若是胡人动真格,怕是不到一年,函谷关所系的冀、幽二州就成其囊中之物了,几百年轻武将的风气再加上颁布禁武令,宋氏朝廷除贺怀周再无德才兼备的将领,若将人派去函谷关,中原地区就无人坐镇。偌大一个朝廷在武将这方面实在是捉襟见肘。
实在不行,撤销禁武令,培养一些同宗子弟,再向民间征集一些能善兵的人才,朝廷里这群没用的饭桶也该换换了。宋端几乎有些自暴自弃地想着。
宋端这其实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了,不论是向民间征集人才还是撤销禁武令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事。
大魏几百年形成的轻武风气早已深入人心,习武的人少之又少,就算能找到习武的人也不一定是将才。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民间能找的习武之人多出自穷苦人家,大都不识字,如何能领军?
至于撤销禁武令…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那么做,历史上从不缺乏兵权在握而后逼宫上位的例子。若是带点再皇室血脉…且大魏也是以武立国,若是撤销禁武令,他手上的权利流失…不行,不到万不得已两种方法都不能用。
说实在的,宋端不是不知道大魏的处境,只是不想分割自己的权力,将自己稳固皇位的筹码交给别人,现在四境的兵力都在他手上,他实在不愿意分一丝一毫出去。
他思索片刻,觉得还来得及,此时的大魏还没有到万分危急的那一刻,还没到要那一步。
想到这儿,宋端又打起了精神,沉声道:“来人,传兵部尚书。”
第十七章
宋端与兵部尚书霍英在盘龙殿里商议了近两个时辰,出来时,二人皆是一脸凝重。
宋端呼出一口浊气,收拾好心情,准备去找自家娘亲寻些法子——太后贺芷玉为镇国将军贺怀周之女,将门世家,目前的情况不好向外人说,但贺太后不是外人,对他目前的困境应该也会有一些办法的。
他走到慈宁宫门口边挥退了所有随从,独自一人进了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