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瑾的确如此。
他这段时间在外头玩耍玩不亦乐乎,早就忘了从前在宫里过的是什么日子了。自由自在的日子过多了,人也就贪心起来了,想要一直如此。
无奈他的臣子不同意。
没办法,萧瑾只能将回宫的事情提上日程。
再之后,萧瑾重点轻点了一下自己攻打齐国过后四处搜罗的金银财宝。这次他可算是赚大发了,迁移东北一事后,竟还剩下一笔钱。
这笔钱暂时也没有什么急的用处。他跟司徒恭的确攻城了,每到一处便打一仗,但实则两人心中都有所计较,不会把自己日后的地盘给弄坏了,最多也就只损坏了城门,余下皆未动。不论是燕京还是山东,亦或是东北一带,原先是什么样,如今大抵还是什么样,要修缮的地方也不多,替萧瑾省下了好大一笔开支。
战后重建没这个必要,萧瑾便将心思放在了书院里头。
说起来,他一直想在各地开设书院跟武院,但因为经费有限,并未办得多好。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这回总算是有了一大笔盈余,若是不用完实在是可惜,于是萧瑾大手一挥,将这笔钱全都砸进夏国的教育大计之中,并点了礼部尚书韩仲文全权负责此事,另在之前各地未中进士的举人里头选取文先生跟武先生,尽数放到学院中充当夫子,替夏国经营好这科举大业。
萧瑾还给这些官府开设的学院定了极低的束脩,就是贫寒家庭,咬咬牙也是可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的。
可束脩低,便容易入不敷出。就他们手头目前的钱来看,这些学院撑个两三年的运作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往后如何,那就只能往后再说了。总之这些学院不能倒,便是拆东墙补西墙,强行稳住这些学院,那也是值得的。如今还不能覆盖整个夏国,等日后有钱了,再慢慢填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