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知道圣上是如何打算的,可二舅兄这次的功绩是实实在在,能直接升迁最好,就算不能,那这份功绩也记上了,不会被抹没了去。”
当今赏罚分明,虽然有时候也会被人吐槽吝啬,但绝对不是一毛不拔之人。
“爹爹当年也一直想让几个兄长弃武从文的,只可惜没这天分,到了钰哥儿这儿,爹娘其实都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没想着让他担起什么重任来,能顾得了自己就行,没想到刘家出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文人,居然还是钰哥儿。”
只读书不练武,可算不上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文人,钰哥儿是自个儿考取了功名的,而且还是秀才功名,夫君走的那一年,钰哥儿刚刚入仕途。
不过这官职也是够低的了,秀才功名,哪怕托了关系,也只能从正八品的位置做起。
魏时要知道夫人是怎么想的,必然相当无奈,正八品在官场当中自然算是低的了,可对于刚入仕途的人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堂兄还是举人呢,一开始只能从正九品做起,熬到现在也不过是正八品而已。
作为官员,魏时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大靖朝的蓬勃和生机,这一点从各地统计的参加县试的人数上,就能看得出来,参加县试的人数在逐渐增长,也就意味着读书人越来越多。
最近这两届的会试,上榜的人数也在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了做官的机会,这样才能竞争上岗,不至于让庸官占着位置不动。
但是同样的,人越多,竞争获胜出来的人越优秀,在官场上的人想要升迁就越难。
对官员来说,或许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但是于百姓而言,那就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