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次南下

“什么,妈和谁吵架去了?我也去!”,宋志中一听跳起来,一把背上宋宝珠。

“五哥,五哥,妈去了狗蛋他们家。”

宋志中紧急刹车,急急忙忙转了一个方向,往狗蛋家方向跑去。

狗蛋家也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没分家,宋狗蛋的妈是小媳妇儿,祥福村出了名的嘴碎人,因为这张嘴,不知招了多少祸事。

宋志中和宋宝珠到的时候,王桂芳已经骂上来了:“陈文翠,你这张嘴要是话真这么多,老娘不介意给你撕烂。你说啥不好编排到我家老大身上?钱小鹅为什么和我家老大离婚你真不知道?现在被你儿子听了去,搬弄到我家圆圆面前,我家圆圆要是真听进去了,老娘不会放过你的!”

陈文翠婆婆颤着声音问王桂芳:“桂芳,我家老三媳妇儿说啥了?”

宋狗蛋家也算是宋家本家人,王桂芳还要叫一声陈文翠婆婆二婶子,见是她问话,王桂芳勉强收敛起怒气:“二婶,不是我说,你家这个三媳妇儿以前编排我家的是非不少,我都没找上门来,这次她竟然说到圆圆头上了,她这张嘴,你们家要是再管不好,别怪我不给你们家面子!”

陈文翠婆婆气得要死,指着她怒声问:“你说啥了?”,就因为陈文翠这张破嘴,家里不知道给她收拾过多少烂摊子,得罪了村里多少人。

陈文翠这会儿知道怕了,缩着头吞吞吐吐:“我...我没说啥啊?就说了志东哥和姓钱的离婚的事,这是事实啊,难道还不能说吗!”

“你说我们家志东是为了给圆圆娶后妈才和钱小娥离婚,这是事实吗?还说以后娶了新媳妇儿会虐待圆圆,让她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这也是事实吗?弄得孩子听了回去好一顿伤心的哭,她那么坚强的一个孩子,被你这句话说的哭成了泪人儿....”,说道这个,王桂芳就火冒三丈。虽然家里也没想刻意隐瞒钱小娥,但家里人都对宋圆圆好,所以宋圆圆根本想不起来钱小娥那个妈,家里人当然不会可以提。陈文翠倒好,嘴碎几句话把孩子闹得那么委屈。

“这...,我也不算说瞎话吧,难道你们家老大还能一辈子不娶媳妇儿吗,那后妈就是比不上亲妈啊,你们看看栓子家,栓子那后妈都把孩子虐待成什么样了,有了后妈就有后爸,栓子都那样了也不见他爸出来吭气。”

“你...还不快给我闭上你这张破嘴!”,陈文翠嘴碎无敌,这还被王桂芳堵着门呢,转眼又带出了栓子他爸和后妈。她倒也不是为了给栓子出气,主要是吧,之前因为她这张嘴的事,狗蛋他爸和她闹过离婚。她就以后妈不能好好待孩子把婆婆说服了,毕竟除了这张嘴,她其他方面还算勉强过得去。所以这会儿又趁机强调。

但栓子爸和后妈刚好就在看热闹的人群里,闻言两人立刻不干了,栓子后妈跳出来破口大骂:“你少胡说八道,我咋虐待他了?我要是没给他吃没给他喝,他能长到现在?随便手指头就算虐待了?谁家没收拾过调皮的孩子!陈文翠,你看我不打烂你的嘴!”

栓子后妈是村里出了名的丧良心,虐待栓子的事儿人人都清楚。要是平时有人说她,她只能低头装没听见,灰溜溜地赶紧走。但这会儿陈文翠被王桂芳堵了门,她要是跳出来骂陈文翠一顿,扒着王桂芳陈家人肯定不敢说什么,也好杀鸡给侯看,让村里人知道她的厉害,免得以后老是揪着栓子的事说个不停。

陈文翠怕王桂芳,可不怕栓子后妈,当即将她虐栓子的一一数落了出来。

栓子后妈无法辩驳,只好扯出王桂芳:“谁都知道你嘴碎,只会编造一些谎话,要不然怎么会被桂芳婶子打上门。桂芳婶子,你说是吧。”

要是王桂芳承认了,那以后再说她的人肯定不敢那么明显了。

栓子后妈得意的想到,深觉自己聪明。

谁知王桂芳却皱了眉,“你们家的事和我们可不一样,你对栓子咋样,村子里谁不知道。”,她看向栓子的爸:“栓子爸,婆娘是能热炕头,但孩子也是你亲生的,你就那么看着自己媳妇儿虐待他,你的良心呢!被狗吃了?要是栓子长大后不奉养你,我第一个赞成!”

栓子后妈傻眼了,她现在和王桂芳不是站在同一阵营吗,怎么王桂芳还调转枪头针对起她和孩子爸来了呢!

栓子爸在人群里臊的满面通红。

陈文翠差点就拍着巴掌笑了,被她婆婆一瞪,缩了缩了头。

宋宝珠问宋志中:“五哥,栓子哥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吗?”

宋志中点了点头:“栓子,唉,栓子是过得挺惨的。”

王桂芳气势汹汹来找陈文翠,却被栓子后妈打了岔,依王桂芳的精明怎么会看不出来这是栓子后妈在拉着她洗白,于是兴师问罪的态度就缓和了下来,陈文翠婆婆见状忙向王桂芳保证,一定会好好教训陈文翠,保管让她管好自己那张嘴。王桂芳听了便暂时算了。

但因为她那番话,栓子爸和后妈又被村里议论了一轮,有年长的人站出来指着栓子他爸骂道:“桂芳说的不错,人啊,不能丧了良心,既然投胎到你家,那就说明你和他由父子缘分,你看着你婆娘那么虐待栓子也不管,以后啊,会遭报应的。”

栓子爸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反手一个巴掌扔在栓子后妈脸上:“丢人现眼的东西,还不跟我回去。”,这个男人就是这样,之前栓子妈想扒着王桂芳洗白立威的事情他是赞同的,就像他看着婆娘虐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反对一样,但现在一出了事,觉得丢了脸,立刻就把栓子后妈推了出来。

村里人都说栓子爸疼她,为了媳妇儿连他的亲生儿子被虐待都能视而不见,只有她知道,这个男人眼里心里谁都没有,只有他自己,相当的自私自利,她承认,她是虐待了栓子,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栓子爸能站出来制止一句,她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对待栓子。

宋宝珠看着狼狈离开人群的夫妻俩,想了想,问宋志中:“五哥,既然栓子日子不好过,村里人就没帮他吗?”

“村里人看不过去会说他们俩,但一说,栓子爸和他后妈要不装没听见,要不就说让他们把栓子领回去养,不然就别多管闲事。”,这年月谁家都不缺孩子,看见栓子日子过得凄苦,大家可能会仗义执言几句,但绝对不会把孩子领回家去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亲爸和后妈还在,绝不是给他吃一口饭穿一件衣裳这么容易的事。

“五哥,我们去看看栓子。”,也许是今天宋圆圆哭着说自己没有妈妈会被后妈虐待的事触了宋宝珠。

宋宝珠一直被宋志中背在背上,居高临下,说完后她又朝人群中找了找,刚刚好像看见宋红草了,但一错眼又不见了她的踪影,便以为自己看错了。

“....好吧。”,宋志中有一瞬间的迟疑,还是同意了。他背着宋宝珠到了栓子家外面。

老远就听见里面闹哄哄的,好像是栓子爸和他后妈在吵架。

宋志中说:“栓子不住院子里面。”,他将宋宝珠放下,带着她绕到院子后面,才发现后面有一个柴房,柴房是用一些木头搭建的,每根木头之间都留了很大的缝隙,上面搭着茅草算是遮雨。透过缝隙,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屋子里堆着稻草和木柴,由于缝隙过大,一些雪会顺着缝隙飘进去,屋子的地面湿漉漉的。角落里堆了一层不算厚的稻草,上面铺了一床单薄的破被子,那被子一看就不能保暖。

宋宝珠指着稻草堆难以置信地问宋志中:“难道栓子就住在这里吗?”冬天寒风刺骨,这里怎么睡人!

宋志中点了点头,夏天还好一点儿,随便哪儿都可以睡,冬天他只能钻进稻草堆里。

宋宝珠看了,问宋志中:“那我们村子里还有像栓子一样的孩子吗?”她不去县城的时候就忙着在系统空间里学习,已经很久没有和村子里的孩子们玩在一块儿了,这些事情她都不知道。

“虽然不至于像栓子这么惨,但日子不好过的孩子还有一些的,他们大多都像栓子一样,要么是有后爸,要么是有后妈,要么就是亲爸亲妈都没了,不过有后妈的孩子日子大多都不怎么样。”

“现在又不缺吃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宋宝珠想不通,以前村里缺粮少食,这些孩子被这么对待还能稍微理解一下,但现在家家户户既不缺粮又不缺肉,粮食多了,卖给采购站的钱也多了,村里一年到头还能分不少的钱,给家里每个人做一身过冬的衣裳和棉被还是可以的,这些人为什么还能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正想着,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声音。

“栓子,这个馒头给你吃。”

“谢谢,我不用。”

“你都饿成这样了,怎么还说不用?快吃吧,我刚从家里拿出来的,还热着呢!”,这是一个小姑娘的声音,有着刻意放软的语调。

宋志中咦一声:“我怎么听着这声音像红草那丫头的?”

宋宝珠点点头:她也觉得像。

两人转过墙角,就见宋红草正站在一个穿着破洞单衣黑瘦的小男孩儿面前,执着地往小男孩儿手里塞馒头。

“谢谢。”,小男孩儿推拒不过,再加上又实在饿得慌,便接过了馒头。宋红草顿时喜笑颜开眼:“你吃吧,慢慢吃不着急,以后我还给你送。”

宋志中惊奇道:“没想到红草这丫头心地这么好。不过大伯母他们啥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还给红草吃白面馒头?”宋得财和郑英两口子只宝贝最小的儿子,无论什么好东西都会留给他,几个女儿一般能给粗粮吃饱就不错了。

宋宝珠还留意到宋红草身上穿了一身崭新的棉袄,连肤色都比以前白了很多。一段时间不见,宋红草好像变了很多。

宋红草一抬头就看见宋宝珠和宋志中,大大方方地喊了人:“志中哥,宝珠,你们到这儿来干什么?”

宋宝珠看了一眼栓子没说话。

宋红草便道:“志中哥,你和宝珠是出来玩儿的吗,这会儿天冷着呢,回去吧。”刚刚那一场闹剧忽然就让她想起了栓子这个人,前世就是这一次,宋宝珠开始帮助栓子,长大后的栓子能力出众,却对宋宝珠死心塌地,这次.....,宋红草笑了笑:不好意思,她先到了。

“对啊宝珠,这天太冷了,我们先回去。”,至于他们兄妹俩看到了栓子住的地方,怕栓子难受便没有说出来。对栓子,以前给过他吃和穿的东西,但栓子一般都不会怎么要,这孩子固执地很,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宋宝珠点点头:“好,五哥,我们先回去。”

宋红草总给她一种怪异的感觉,这事先放下不提,她回去后从宋志中那里打听到了村里被虐待的小孩儿的名单,或轻或重,竟然足足有十几个。除了一半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外,其他的孩子大部分都像栓子一样,或者是亲爸亲妈都没了,又或者是有了后妈后爸,因为有了后妈在家里待遇直线下降的人又占了多数。

宋红草也算是被宋得财和郑英虐待的人之一,宋志中没有列上,她想了想,添上了这个人的名字。

第二天宋宝珠就拿着这些名单去找了宋德令:“堂叔,我们村子有余粮,这些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不如村里修建一个地方,专门给这些孩子住,做了饭让他们自己来领了吃,每年给他们做两身衣服。粮食和钱都由村里和这些孩子家里各出一半,帮着做饭做衣服还有建房子的钱由我出了。以后村里有这种情况,就问问他们自己愿不愿意住进去,要是愿意的话,村里就收,住的地方不够再扩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