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观音在那时候当然想不到由于她表现了对这女人的恭敬,在几十年之后,保全了性命。
当时那女人离开之后,人人都松了一口气,于放和赛观音被领进了一所屋子,赛观音倒还好,于放一看到屋中十来个人,个个都是平时闻名已久的首长,这个铁打的汉子,断了手臂都没有哼过一声,这时候竟至于激动到流下泪来。
中央首长的态度十分亲切,和刚才那个女人大不相同,个个对于放又抱又亲,完全像是对待很久不见的小兄弟一样,赛观音完全可以感觉到那份真诚的热情,那种在理想和战斗中才能够产生的真挚感情,是赛观音从来也未曾有过的体验。
而对赛观音,首长们比较拘谨,身形高大的主席,虽然握住赛观音的手,时间略长,可是赛观音手稍为一动,他也就放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赛观音说得很详细,事情隔了几十年,当时甚么人说了些甚么话,她都还能够原原本本复述出来。
这些话都和布置给赛观音的任务有关,赛观音就这一段经过,就说了很久,如果要全部记述,需要超过五万字,而且不是很有趣,所以我把当时中央首长对赛观音所说的话归纳起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虽然说是简单的说明,也颇费笔墨,而那些话对这个故事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纵使内容无趣,也请大家耐着性子。
那时候在那间屋子中的人物,不但在当时叱吒风云,而且在日后开创了历史新局面,都是在历史上非同小可的大人物。
他们有信仰、有理想,要为全国、甚至于全世界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为了理想,他们要进行长时间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些领导人就负责领导整个斗争行动。
他们都有远大的目光,当时虽然看起来离达到目的还有很远的距离,可是他们都充满了信心,相信他们的理想必然会实现。
而他们也都很实际,知道在将来,实现了理想之后,现在从事斗争的那批人,都会老、会死,他们能够建立理想的社会,却不能永远治理下去。
而历史上许多例子证明,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治天下要有治天下的人才,而且必须要有和打天下者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情操,共同的才能,共同的人格:共同的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完全没有私心的人格。
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人的品格。
有了这样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的领导人,才不会蹈历史覆辙,才不会使千辛万苦,牺牲了多少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新社会,又变成旧社会,才会不至于使斗争的成果变质变坏。
首长们高瞻远瞩,从那时候起,就想到了将来会发生的问题,想到了将来的需要,想到了要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的领导人。
要培养将来的领导人,当然要从现在的战斗者的后代着手。
在战斗的年代中,有许多烈士遗孤,也有许多战斗者的孩子,父母无法照顾。
这些孩子都是战斗者的血脉,身体里所流的是战斗者的血。
首长们虽然不至于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这一套优生遗传学,可是把将来的天下交到自己孩子的手里,总会比交到来历不明的人手中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