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离说:“晚辈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这部戏底色有点问题,剧本结局是开放式的,偏悲剧,但大部分戏在白天。”
钱导挑了挑眉:“你继续。”
谢离把自己手里这页递给他看:“这段告别的戏在春雨朦胧的午后,其实黄昏会更好,打光不及真实的镜头语言,在一个路口,两人都没想过会见到,重逢这一天,也是真正的离别,场景设置简单普通,光线却会说话,也许这样更好。”
钱导闻言愣了几秒,不得不说,谢离声音很有代入感,像水流一样温和轻缓,非常适合叙述这段情节,很有画面感。
“不错,戏剧功底没落下,看来是我的编剧不尽心了。”
谢离说:“每个人眼里解读出来的故事不一样。”
钱导笑了笑,他把跟组编剧叫过来,将谢离的话重复了一遍,雷厉风行,谢离的情节并不巧妙,却很细腻,钱导说完,似乎又品了一遍,笑得更开怀,对谢离感慨:“看来谈恋爱的人,和我这种没什么浪漫细胞的人,确实不一样。”
谢离微怔,随即笑了,是有点不一样,他自己也能感觉到。
有一种全世界所有美好都被放大了的感觉,情绪与景色都能轻易捕捉到。
“所以,你应该明白自己擅长的方向了。”
钱导说着,弯折手指,扣了扣剧本,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大家风貌,谢离随着他的思路,从疑惑到开悟,仅需三秒。
“多谢钱导。”作为晚辈,该好好道谢,谢离弯了下眼睛。
天赋是埋在人性格里的,挖一挖就能有所收获。
谢离最初只有一个大框架,见完钱导,脉络差不多梳理通了,走回去的路上,故事在脑海里转圈,谢离身体里仿佛有个零感开关,闭合了许久,终于打开。
他怕一会忘了,进了屋子就直奔书桌,把刚才的想法写在纸上,他用卡片做笔记,方便随时抽取。
他的故事写了一对逐渐消失的恋人,很有意思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