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世人眼中,孝道大于天,一个连父亲都不能原谅的人,自然就是不好的。
郑宓心乱如麻,不知何时,明苏走到了她面前,她捧起她的脸,看到她面上的泪水。
“你不必……”郑宓望着她,说道,“不必非要追究到陛下身上,要澄清郑家的冤屈,只要说明起头的弹劾便是诬告即可。”
如此既翻了案,明苏也不必留污名。
明苏轻轻地拭去她的泪,她望着她,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问:“我在你心中,是否是个很好的人?”
郑宓点了下头。
她夸她了,可明苏并无欣喜,她的眼睛柔和温煦,却没了光彩,沉晦暗淡。过了好一会儿,她松开了手,退开一步,背过了身。
郑宓看着她的背影,她发觉明苏已全然没了中书令觐见前的青涩明快了,她像是被笼罩在阴翳中。
又过了许久,明苏方转过身来,她唇畔有了些许笑意,语气亦十分轻快:“我不怕污名。何况,来日必然少不得再为人议论。”
她突然这样说,郑宓怔了怔方明白她指的是什么。
明苏指的是她们二人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二人之事,我准了。
第六十二章
郑宓离去后, 明苏命人回了趟府邸,见她这些年收集的证物都取了来。
尤其是那张卢元康亲笔所书的供状, 命人连夜送去中书令府上。
卢元康是太傅谋逆一案的首告之人, 若是这首告都是诬告, 那自然这桩当年被定为铁案的谋逆案,就是一场笑话,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