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曲谱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祝容想来是看过不少人家的曲谱是怎么写的,这会儿给纪墨讲着的时候,就边讲边评论别人家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曲谱,这种方法的优缺又在哪里,然后说了自家记录曲谱是用怎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纪墨看得还算新颖,总的来说就跟以前的直接在每一行下面带注释的文言文课本一样,不仅下面带注释,旁边儿还可以有个大括号,直接标明前面这个音该有的种种处置。
当然,呼吸法是不会记录在曲谱之上的。
不,不能说不记录,而是暗记。
“此处笔墨可浓一些,便是呼了。”
祝容用木棍在地上已经写出的字迹的某一笔上多划了一道,似是有意加深那个痕迹,从而做出暗记来。
“记住了。”
纪墨听得眼前一亮,还能这样!果然是要加密啊!
这种呼吸法,也是各家之秘吧,就跟武功秘籍似的。
“师父,这个字是什么?”
纪墨故作懵懂地问。
听到他这样问,祝容再次反应过来,唔,除了没教曲谱怎么记录,他也没教文字怎么写,不过,这个不是重点。
“曲有九音,九音不协。”
祝容在地上写下九个字来,这并不是此时外面流通的文字,记录曲谱所用的文字,完全是另外一种字,说古不古,说今不今。
“古有曲,祭天地,其音避鬼神,不可令识……”
古时候的乐曲是怎么来的,是从祭祀天地的乐曲发展来的,为了避开鬼神的觊觎,记录乐曲所用的文字就不能是现在通行的文字,即书生们普遍用来书写文章的文字不能够是记录曲谱所用的文字。
两种文字区别开,让记录曲谱的文字成为专用的,小部分人专用的。
不是博古通今,还真的不认识曲谱,这种门槛,这种文化壁垒,只能说曲高和寡了。
纪墨不是很理解这种意义所在,可能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他没多做置喙,安静听着,听到祝容讲了讲乐师的传承,从传承说到文字,再说到文字上的一些特殊符号的意义。
第706章
这种记录曲谱的文字,纪墨看来,可以用“花体字”来形容。
这不是说文字写得好看,而是说文字写得花,如同甲骨文一样,似乎能够从一笔一划之中看出一些各有动作的小人儿,有的又像是各种器物的组合,再加上一些横跨在字上面的符号,纵横联合,也如花瓣的脉络一样。
那些特殊符号,就算是曲谱之中表明某个技法的符号,连这种符号,各家也有不同。
用同样的花体字记录曲谱,因为各家的传承不同,所以特殊符号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家甚至故意转换九音之意,以此来形成对曲谱的加密,不让外人得知曲谱的真相。
这其中的种种,一旦延伸出去讲了,很容易就忘了主题是什么。
祝容讲着讲着,喝干了一壶水,再倒发现没水,这才觉得讲得远了,撂下木棍,“先这么多吧,你且记着,明日再写给我,看看那《凤凰引》是什么曲子。”
“好。”
纪墨应下,天色昏暗,的确不适合在地上写字了,根本看不清了。
晚饭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中午剩的饭,热一热就能吃了,在山中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缺柴烧,哪天砍下一些树枝来放在一旁阴干,就能直接当柴火烧了。
若是时候不巧,遇到大雨的时候,还会发现那些准备阴干的柴火旁长了小小的蘑菇。
这样的蘑菇,纪墨通过辨认,还是敢吃的,就是祝容见了一次,见他把那蘑菇放到汤中,直接拒绝喝汤,等到看纪墨喝了没事儿,这才敢试着喝一碗。
喝完之后跟纪墨说:“我还以为你这是毒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