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2553 字 2022-09-18

“你父亲当年画画不行,那指头拿着笔就不知道怎样动了,你看他做简单的还成,复杂的,光凭着脑子想,就记不住多少了,错了一根丝,就是好大漏洞,后来补都不能算数的……”

说到“补”上,老师傅想到了纪墨那个大哥,又叮嘱他:“可不要跟你大哥学,什么都投机取巧,这东西,哪里是投机取巧能得的?”

金丝编织看似简单,可一步步,都要编织到位,上下交叠不能错,松紧程度也不能错,甚至那金丝都不能拧着劲儿来,免得显出不同的痕迹来。

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

纪墨这方面倒是不缺,头一次做就做得很能看了,照着图样能够做下来,但是那顺序上,总是让老师傅皱眉头,你不能说他不对,但的确不是传统的路数。

哪怕最后得了一样的图样,总也看着哪里觉得别扭,却又说不上来。

纪墨有些赧然,这倒不是他故意跟老师傅过不去,非要做个不同的样子出来,纯粹是手法上的习惯性动作,就好像某些人走路总是先迈右脚一样,他制作累丝,总是喜欢走最近路线,即一线到尾。

其实老师傅做的也是一线到尾,就是那个路线选择跟纪墨不同,看着似乎有些绕,仿佛平添了难度。

这也不是他有意为难,实在是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照着做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是这样,改不过来了。

教人的时候,自然也是这样。

他说纪父对图比较手生,但自己也算不上熟悉,看那图册的年代就知道了,有些年头了,说不得是哪一年传下来的,后面倒也有新的补充上去,但最近的却不多,可见,这位对图也不是那么熟练。

纪墨就不同了,好歹也是曾经学过画画的,立体构图什么的,也不是一点点儿都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基础有,想象力有,真的制作起来,自然就能不走寻常路,找一个最合适的路径出来,一条线走完。

这样的才能,表现出来就是天赋。

老师傅把纪墨制作的东西,左看右看,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也就作罢了。

他是看着纪墨做出来的,明知道顺序不对,只压着不说,等纪墨发现错了自悟,哪里想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竟然还是被他给走对了,做出正确的样子来了,这一来,之前压下不说的就不好再说了。

“小时候家贫,节省惯了,让师傅见笑了。”

纪墨谦辞一句,也算是致歉。

的确是这个原因,却也不全是这个原因,最短距离也不见得用料省了,只不过感觉上似乎省了些而已。

老师傅一笑,夸他一句,还要贬上纪父:“比你爹强。”

纪墨笑而不语,纪父做累丝的确做得少,却不见得不如自己,不如这老师傅,只不过 嘿,有些话就不好说了。

既然纪父是系统认可的第一人,那么这位老师傅,不敢说他钻研了一辈子累丝不如纪父在累丝上的技艺,但当年一同学习的时候,恐怕他爹夸纪父总是多过夸他的。

别人家的孩子嘛,理解,理解。

纪墨神秘一笑,看破不要说破,还是要给老师傅留足面子的,毕竟,现在人家也是在用心教自己,那些上一辈的事情,恩恩怨怨的,也不用自己做什么评价,就当不知道好了。

第660章

“……镶玉金丝红宝蝴蝶簪十对儿,嵌珠珊瑚蝙蝠花簪五十对儿,金镶珠宝蟾簪六十对儿……掐丝蓝彩镶蓝宝玉翠玉蟹簪六十对儿,金镶玉穿珠点翠簪八十对儿,玉翠金凤簪三十对儿……水晶金丝玉镯八十对儿,双龙盘丝嵌宝金镯五十对儿,双蝶錾刻芙蓉花银镯百对儿……”

监工在唱名,这个月所制作的物品,非定做类,属于常例类的,都在此了,算是银作局大部分工匠这一个月完成的物件。

因工匠足够多,所以这些并非流水线出来的东西,现在一算,数量还不少。

这还不是全部,大部分工匠手头都有些需要耗费时间更长的东西没做出来,赶不上本月交付,这样的东西,若是成双成对儿的就要留下来一只,等着另一只做完了,方才能够双双递上去,否则单递一个,总是不美。

这也算是某种潜规则了。

宫中的娘娘们争奇斗艳,选用的东西,每个都想要独一份儿的,可这种独一份儿对工匠来说要求就太高了,工匠的文化程度,不是纪墨贬低他们,是真的比文盲略好些,那有上进心的,可能会找机会多学点儿文字,没那个意思的,顶多认识自己名字和数量词,其他的也拜拜了。

这种情况下,指望这些工匠富有创造性,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花样做成新式的簪子送上去,实在是不太可能。

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就会做那一种样式的簪子,你让他换个样子,他就不会做了。

比如蝴蝶簪,双翅的会做,半翅的就不会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