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2157 字 2022-09-18

【当前进度:第一阶段考试 已通过(成绩:优秀)。】

【是否进行第二阶段学习?】

“否。”

医师的第二阶段会是怎样的呢?不是不好奇,但更高层次的东西,暂时是不想去了,太过繁杂的知识细碎如斯,这几十年,不敢说是比种植更累,却也绝对不轻松就是了。

千姿百态的病人,再有治病过程千万种问题,有的甚至只与病人的态度挂钩,找大夫开了药,然后不按照医嘱用药,最后病没好还要怪大夫的,纪墨也见过不止一次了。

说是医师,却更像是必须要跟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实在是不易。

“以后再不要做这个了,着实麻烦。”

能力大,责任也大,便是如此了。

【是否开始学习下一个技艺?(可保留当前任务进度。)】

“是。”

【将于一日后离开当前世界,请妥善处理私人物品,禁止夹带。可选择继承人传承当前学习成果。】

熟悉的话语让纪墨的精神得到了舒缓,渐渐回忆起眼前事情来,这个时候啊,正好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完了,剩下的 纪墨又想了想,继承人的事情,早已有了纪言他们五个弟子,虽学习程度有所不同,但也可传承了。

纪氏弟子,听起来还不错。

想到考试时间之中听到的那一两句有关纪氏弟子的话,应该是继续效忠朝廷去了,如此,也能保证传承绵延,不必再做他念。

手从书籍的封面上划过,特意看了看那本最后流传下来的《本草篇》中的一册,纪墨突然有种恶作剧的心态,要不要在这本书中多加一篇文字呢?

一念至此,唇角含笑。

未知后世如何看今时之人。

第492章

“纪清志,医师,淮阴未长县人,其祖为朝廷御医之列,及父,辞官乃归,隐于乡野,不以祖辈为傲,苦研医术,术成著书……”

“纪墨,纪清志之子,独此一子,钟爱非常,其母早丧,幼时便带于身边,耳濡目染,教授医术之道……四岁知悉千种药材特性,五岁炮制药材,六岁学望诊,七岁会切脉,八岁已随父踏遍南域诸城,广研医理……十五岁,已有《纪氏医谱》初稿随行……一生未婚,无子,养子有四,分别为纪言,纪念,纪君,纪安,传其医术,以广纪家门庭……”

“其人行医数十载,后遇河阳王,医治其疾,得其嘉赏……是时,医术门庭,敝帚自珍,难以广传,纪氏有意兴医,传业天下,愿普世之人,未有因病而死者……更著养气功,可延天寿,立足于《纪氏医谱 脉经篇》,通习经脉者,皆可习之,气感一生,诛邪难侵……”

“其上,原有一师兄齐鹏,天锡魏县槐村人士,七岁因瘟疫逃亡,十三岁始入师门,少时于纪氏医馆安身,后……后再无所闻,未知下落如何,偶尔记起,叹息而已。”

“医者难医者,在心,在情,在意之所变,瞬间流转,难以定矣。”

“老梦将死,见后世之展厅列陈,知此书可传世三千余(年),梦醒而笑,知寿终当在此日,遂做别篇,夹于书中,望后世有人观之,莫忘先辈……纪墨绝笔。”

这样一篇文字被翻译成现代语言,广而告之,不少人还在网络上热议其中种种,有人开始拿出家谱翻阅,表示自家就是那纪君所传,如何如何,更有人被最后一段文字所惊,庄周梦蝶之事,真耶,幻耶?

若幻,又怎么如此精准算计,知道遗此一册呢?

这篇文字,据说是夹在书册的夹层之中,寻常翻阅,几不可得,哪怕是现代的水平,能够从中取出来的文字也多有残损,即便如此,文字中的内容,也让很多人哗然。

“擦,这不是课本错了吗?我还记得自己答过一题,问对医术传世贡献最大的人是谁,答案是河阳王。现在看来,应该是纪氏啊!”

“河阳王也没错啊,若不是河阳王支持宣传,哪里能够传世,凭着一个普通大夫吗?”

“什么普通大夫,分明是御医传承!”

“就算是御医传承,也都是辞官之后了,能有多少名声,不是河阳王,怎能……”

“可是,之前不还说是河阳王精研医术,方才有了那《纪氏医谱》吗?以前我就奇怪,为什么叫‘纪氏’,这不是说是姓纪的人的医谱吗?果然,就是纪氏的。”

“就是,就是,还有人说什么河阳王是异姓王,真是歪理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