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2804 字 2022-09-18

纪墨还要再问,丽已经开始说第二种方法了。

“把不同种类的毒蛇的蛇卵全部放置于罐中,百日之后,唯一存活者为蛇蛊。”

这种蛇蛊,听上去就比较正宗,起码的确是蛇形的,蛇卵之中总不会生下别的东西来,哪怕这小蛇一出卵就要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之中跟同类搏杀,吞食同类的尸体,但它的确也是蛇的形态。

丽的眉头还拧着:“幼时尚可,长大了,就比较麻烦。”

跟蛊虫讲忠心是不可能的,蛊虫噬主是天性使然,对蛊师来说,熟练操纵蛊虫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丽这种有传承的,从小喝的汤药就是一种增强自身抗毒性的保证,这样,就算是一不小心被蛊虫反咬一口,也能保证在被毒死之前,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各种毒物的相生相克,或者说各种蛊虫的相生相克,都是蛊师的必修课。

日常房间之中那些爬动的蛊虫,观察它们的活动范围,看哪个和哪个相近,哪个又会吞食哪个,就知道大概要怎样谱写它们之间的食物链了。

每一种新的蛊虫出现,只要不是噬人蛊那种类型的,都可以放到这个屋子之中,观察这个蛊虫的反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身试毒,试试看这蛊虫的毒素到底会在体内产生怎样的效果,亲身体验,往往比拿别人做实验更为精准,同样,也更为冒险就是了。

所以,几乎所有蛊师都有一种救命的蛊虫在,这蛊虫甚至可以一直养在体内,日常服食必要的汤药滋养就可以了。

纪墨的记忆中,没发现自己被下过蛊,所以,他可能以后还需要自己来养一只救命的蛊虫,思想稍稍跑远了一些,很快又回到蛇蛊的问题上,“长大了,怎么样?”

“长大了就不好用了。”

这些蛊虫,只要被制成的,在后续的饲养过程中,都会增加一些有毒性的食物,让常吃这些的蛊虫具有更强的毒素,对蛇蛊也不例外,而蛇蛊越长越大的体型,也会让它对毒性的容纳性增强,它的食量又大,必然会有什么注意不到的时候,它的毒性就已经无法控制了,那时候,蛊师就很危险了。

对蛊虫来说,如果可以,它们肯定都会先咬蛊师,别看在丽手中,这些蛊虫一个个都很温驯,像是乖乖的蚕宝宝一样,但当有机会的时候,它们也绝对会第一时间反噬。

蛊师的血肉对蛊虫来说,有着无可抗拒的诱惑,或者说,蛊师日常服用的提升抗毒性的药草,也是把自己培养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药人,针对蛊虫的药人,换言之,蛊虫在蛊师手中听话,还可以看做是一种护食的举动。

若双刃剑,饲养蛊虫的蛊师,最终都会被蛊虫所食。

丽的母亲,把蛊毒引到自己身上没能解开的那位外婆就是如此,最后的最后,她的下场就是万蛊噬身,很惨,据说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不曾留下,那样惨烈的场面,最后还是年少的丽独自收拾的。

这也是属于蛊师的传承,一如巫祝时候那样。

那些吞噬了蛊师血肉的蛊虫,都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然后在之后的制蛊过程中被当做母蛊,它们的下一代,再经过一次制蛊过程之后得到的蛊虫,就会拥有更加优越于先辈的性质,成为蛊师的心头宠。

丽手中拥有的一只金蚕蛊,就是那样得来的蛊虫,可惜寿命短了些,这些非常规手段制成的蛊虫,最长不过三五年寿命,就要面临死亡,在此之前,必要被投入陶罐之中重新制配,产生新的蛊虫。

投入一个陶罐之中的蛊虫,君者必须互相匹配,于是,强强厮杀,产生更强者,好的蛊虫总是越来越少,每一代蛊师最后所能遗留下来的优秀蛊虫,恐怕也就是一个两个,再多就不可能了。

第424章

而蛊虫短暂的寿命又决定了纪墨不可能看到丽的母亲留给她的蛊虫是怎样的,三五年的时间,若是不能赶快成为制造下一个蛊虫的原料,就会无意义地死亡,想来,总是有些遗憾。

寨子中的蛊师就好像是核、武器,轻易都不会动用,只有威慑,大部分的蛊虫,从生到死,也不过是从一个罐子里到另一个罐子里,幸运的那些才能够在屋子里自由活动。

不幸的也只有在黑暗中残喘求生,短暂的一生。

纪墨就看见过一种特殊的蛊虫,是丽培养出来的,指甲盖大小的虫子,背上长着一层菌丝,乍一看像是长了层白毛一样,那白毛的顶端还是黑点,有些古怪,菌丝太细了,那蛊虫活动的时候,菌丝就若被吹拂的芦苇来回摇晃,它的足下也生着菌丝,很难说是菌丝套了虫子的外壳,还是虫子掌控了菌丝,两者维持在微妙的类似寄生的状态下,看起来就很古怪。

它的毒,就在菌丝之上,这些菌丝每一个都如子蛊一样,取用一点,就会让人死得如它现在这般,从内部生发的菌丝,如果不去理会,最后会如同“蚕茧”一样把人包裹起来,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丽没有再去看过。

与纪墨说起来的时候,也不过到此为止,但纪墨却仿佛能够想到那“蚕茧”内部已经被拔干的尸体,血肉骨髓,所有能够被促进菌丝生长的营养都被吸收殆尽,剩下的就是一碰就灰灰的人形壳子了。

这种蛊虫,被丽成为白丝蛊,白丝百结,若蚕成茧。

每一种蛊虫的诞生,哪怕是有一定配方的那些相对成熟的蛊虫配制方法,最后都会有一点点小意外,好像纪墨所制成的金蚕蛊在起效过程上发生了一点儿小意外一样,若是不去细细甄别,这点儿意外无足轻重,可若是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就可以针对这样的小意外来小心培养。

蛊虫的寿命短,若是加快某种变化,十年间,很容易就能够在三代之后的蛊虫身上看到些定向培养的成效来。

听丽讲了那么多,又看到那么多蛊虫,懂得了一定的制蛊知识之后,纪墨就有了一个十年计划。

“是要怎样配制?”

丽听完了这个计划,总的来说就是把一种偶然结果研究出具体来,让它成为一种必然,让蛊虫的发展如所预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