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墨本来没有想要接这样的活儿,不值得,且没必要,不过是听到老妇人的形容之后,为那“六指”心动了一下,六指啊!
这个看似跟他没什么关系的存在让他想起了一些事情,时间已经晃晃悠悠地过了三十多年,从小时候看到的六指妹妹到莫秉中搞出的六指佛像,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个显著到特别的特征,却很少在生活中出现。
有的时候,古代总会让人有这样的一种错觉,似乎他们之中都没有畸形一样,其实,不是没有,而是那些天生畸形的残疾人都挨不到长大,或者说都早早死去。
与那些明显到令人厌弃的畸形相比,六指就算是一种很轻微的了,几乎不影响生活,除了美观程度差一些,也许还有遗传?
“没什么,能够满足你的心愿就好。”
纪墨说得平常,生活中总有令人感动的小事,但那些感动也像是一时的冲动,并不长久,当这次的修复完成之后,感动留下的余韵也消耗殆尽,这时候说来,语气平常,少了些发自肺腑的真诚。
老妇人也许听出来了,也许没有,她盖上了木匣的盖子,把匣子用布包好,稳稳地安放在怀中,陈旧的偶人因为这样的珍视,似乎也有了别的价值。
看着老妇人远去的背影,纪墨有些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事情已经很难让他的情绪为之牵动了,偶尔看着这个世界的眼神,都好像是从天上俯视一般,带着疑惑和审视,这样的世界,是真是假,这样的世界,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的迷惘像是一张网,把他网在其中,找不到出路,每一个网眼之中的世界,就是全部,就是真实吗?
没有对这件事多做思考,纪墨回到了工作室中,他继承了莫秉中的所有,技艺,包括这座老房子,本来还应该继承一个姓氏,可莫秉中至死都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名字。
是那个名字,已经无需被提起了吗?
与旧的生活彻底割裂开,从一个名字开始?
还是这个世间已经不配有让他把名字篆刻其上的意义?
纪墨想了很多,对外,没有宣告自己姓莫,还被人称作“墨大师”,问起来,只说以前是当道士的,如此,似乎就能摒弃了俗家的名字。
工作室中还摆放着几样等待修复的物件,有一幅字画,正在阴干中,另有几样东西,玉质的印章一个,瓷盘一个,瓷碗一个,这两者应是一套,花纹相同,木质雕刻摆件一个,小屏风一个……将不大的房间摆放得满满登登,只留下一条来回的通道。
地面上,各种粉末掺和在防虫的药粉之中,每隔两天,纪墨都会在地上撒一层药粉,而每天,都会因为处理各种各样的物品而留下一些不好清理的粉末,洒在药粉之上,又因为走动带起的风而互相掺杂。
瓷粉灰白,木粉淡黄浅棕,药粉也不是纯然的白色,如此,地面上,不知不觉就多了这样的一张毯子,会因为潮湿而黏腻,又会因为新铺撒上的药粉而重新干燥,天长日久,这里的地面都变了颜色。
对此,纪墨很无所谓,他更喜欢现在的地面,起码虫蚁绝迹,心理上就让人感觉舒适多了。
每天,他都有大半的时间泡在这里面不出来,外头的事情就交给徒弟打理。
他收了两个徒弟,年龄相差不多,十来岁的孩子,却能够早早定下心来,在长桌前一坐半天都不嫌困倦的,对他教的东西,也能尽力去完成,看不出多好,却也不差了,等到同样的时间磨练,也许也能达到他的高度。
天分之外的磨练,看似不挑人,对谁都一样,可天分不同,到底还是有个高低上下的。
纪墨从不以自己为标准而断人,可若是以莫秉中为标准,未免太过为难弟子了。
所以每次的考核,都只看两人成绩对比,收两个徒弟的好处,大概就跟二胎的好处差不多,没事儿可以让他们两个做做伴儿,有事儿还能对比一个优劣出来,不至于失去了判断的依据。
差不多的年龄,几乎同时入门学的技艺,天然就存在着一种竞争,纪墨的考核大法不过是把这种竞争明朗化规范化了。
知道莫秉中和王魁那一段师兄弟的故事之后,纪墨可不想自己的门下也出现这样的徒弟,那可真是糟心了。
中午的时候,大徒弟过来叫吃饭,他比小徒弟年长两岁,看着就稳重很多的样子,自动担起了大师兄的责任,做什么都抢在前头,也还算照顾下头,所以纪墨就没理会他的揽权行为。
院子不大,做饭的却是专门的厨娘,有能力之后,纪墨就把家务琐事专门分派了出去,自己不去为之操心,也不让两个徒弟为此费心。
“柴米油盐不可或缺,然为此牵扯过多精力实为不智。”
包子能吃,馒头也能吃,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为了吃包子而浪费可以磨炼技艺的时间呢?
若是可以,恨不得把所有的生理所需都免了,把全部的时间用来磨炼技艺,在学艺的时候,纪墨以为自己可以当一个机器人,只专注一样,沉浸其中,自得其趣,旁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办法分担出这些必需的事由来,比如说请一个厨娘,或者直接叫外面饭馆送饭,早早把外卖的行业催生出来。
“我希望你们都能专心于此,不求闻达,也求温饱。”
纪墨所收的两个徒弟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子弟,富贵人家少有为“技”辛苦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够了,旁的什么,“工”字级别的,有什么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呢?除非是爱好,可这种爱好也不包括修复一些破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