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三人且先退下吧。”

三人不动神色地看了眼被留下来的隋国公,退了出去。只有林燮山在了,永安帝直接对他说:“顺 在安林庵坊发现了两味药材,一味可治疟疾。一味可缓解西番地区的头晕胸闷。西番地区的头晕胸闷顺 称之为高原反应。一旦我俣国有可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日后我俣国对阵西番就多了底气。而治疗疟疾你该清楚意味着什么。”

林燮山震惊了:“那味药材真的可治愈疟疾?”

永安帝:“不仅治愈,还是治愈疟疾的最佳良药。就是朕说的那种叶子黄色的草蒿。顺 说这草蒿不拘什么地方都能种,只要日头好。这疟疾良药朕并不打算交由太医署,朕深思之后决定再设立 ‘军医药研究院’,也交由你统领。如抗疟药这样的珍贵良方,都有军医所配合顺 配制。这些良方是我俣国的机密,必须谨慎。军医所内的所有人员朕交由你亲自挑选,必须是可靠之人。太医署那边,朕会让胡鹏举、韦应石和柏世同过去,他们三人一直跟着顺 学医,过去能很快上手。”

林燮山激动地说:“臣遵令!若这治疗疟疾的药制出来,我俣国攻下南粤和南诏至少多了三成的胜算!至于西番,只要我俣国士兵不惧那高原反应,西番也迟早是陛下的囊中之物!”林燮山单膝跪下,“陛下能有 随身在侧,是臣等之福!是我俣国之福!”

永安帝呵呵笑道:“也是朕之福。”

第115章

吴绍王和献逸王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就得每人拿出百亩地给顺 。这事儿要搁在别人头上肯定会很不乐意,可吴绍王和献逸王不一样。陛下让他二人拿地,那不仅是对他二人的信任,也是摆明了让他二人日后跟着 行事。两人可是都坚定不移地要抱 大腿的。 要种的东西,那肯定是不凡之物,跟着 准没错。两人喜滋滋地回屋跟世子说这件事,潘蔹之回去后则立刻喊来儿子潘北谷和谋士姚大千。可以肯定, 在庵坊买的药材有不凡之处,特别是那黄叶子的草蒿,能让陛下亲自下旨安排,定不简单。

深夜,姚大千从大帅书房离开后就马上去找姚大槐。他要姚大槐立刻动身去收购 所需的药材以及弄到药材种子,庵坊这边留姚大槐的儿子姚井然坐镇。姚大千还修书回家,让自己的妻儿过来北谷。他有预感,将军也好,姚家也好,都要因为 而有所变化了。

潘蔹之和潘北谷父子二人商谈到天快亮才各自回房休息。结果潘蔹之没睡多久就接到紧急奏报。一只辎重队伍已经抵达北谷城城外,带队的人竟然是隋国公之子林奕!潘蔹之迅速起床穿衣,他要马上去禀报陛下!

得知林奕抵达,永安帝立刻起身,卓季却是睡得香甜,根本不知道永安帝下床匆匆走了。林奕带着辎重突然抵达北谷城,所带的辎重却令众人瞠目结舌,那些是什么东西!林奕带着八百铁骑卫在最前,每人的背后都背着一个长盒子。之后,是十八辆马车,每一辆马车上都是一个模样奇怪的东西。再之后是装着粮草、一箱箱不知何物的马车车队。

林奕抵达时,林燮山几乎和潘蔹之同时抵达北谷城的城门外。林奕首先下马向潘蔹之行礼,说:“卑职林奕奉陛下之命率火器营诸将士支援北谷。”

火器营?!

潘蔹之怔愣之后回礼:“林内卫请。”他没有当场询问何为火器营,但跟随潘蔹之前来的所有人都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火器营是什么,那马车上的一架架奇怪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林燮山这时候出声:“火器营诸将士休整后立刻前往先锋大营,布置火器。”接着他对潘蔹之说:“大帅派定远将军协同吧。”

潘蔹之立刻让潘北谷与林奕一起前去先锋大营。林奕上马,跟随潘蔹之带着火器营诸人离开。林燮山接着对潘蔹之说:“你我前去禀报陛下。”

潘蔹之沉默地点点头,上马和林燮山一同前往御邸。他明白,国公失踪的一年多,为的怕就是马车上的那些东西了。

林燮山和潘蔹之抵达御邸后,永安帝就问林燮山:“林奕人呢?”

林燮山回禀道:“臣先命他率火器营前往先锋大营安置。”

永安帝:“好。安置妥当后朕要亲眼去看看。”

“是。”

永安帝接着对潘蔹之说:“潘卿,火器营之事朕全权交予国公,你与国公合议战时配合一事。”

“是!”

林燮山和潘蔹之走了,永安帝激动不已。火器营顺利抵达,他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火器营的实力。林燮山和潘蔹之离开后两人就策马赶去先锋大营。驻守原塔尔金部六郡的士兵在大举后撤,北谷与塔尔金部交战的主战场就会在先锋大营所在的位置不远。火炮的布置也有讲究,林燮山和林奕在卓季给出的布置要点的基础上,两人结合北谷作战的特点设计出了针对北谷作战的布置方案。

林奕这一 人抵达后立刻在北谷边军之中引发了震荡。林奕这一次把火器营设计出的所有火炮和燧发枪都带来了。火炮增加到了十八门,燧发枪则已制出了八百把,炮弹一千多枚,铅丸有数十万颗。永安帝最关心的不是那八百把燧发枪的威力,而是那十八门火炮。这十八门火炮卓季给出的图纸可不是那种又粗又笨的铁疙瘩,而是威力十足的加农炮图纸。虽然现在的加农炮完全比不上卓季那个时代,但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大杀器的存在。

卓季起床后从兴奋的永安帝那里得知林奕到了。永安帝激动地说:“你快用膳,朕要去先锋大营看看那火炮。”

原来永安帝等着卓季起床后去看火炮,他可是垂涎了很久了。很少见到永安帝这般孩子气的模样,卓季道:“陛下,以后类似的情况您把我喊起来就好了。”

永安帝却道:“火炮就在先锋大营,跑不了。林奕他们也要先布置,朕过去得太早反倒是添乱。你用完膳过去刚刚好。”

卓季:“正好,问问林奕我的金手枪做好没。”

卓季吃了碗面条配一个荷包蛋,就和永安帝出了御邸,上了象辂赶往先锋大营。此时的先锋大营,将士们正好奇地围观那一门门样子奇特的加农炮。林燮山告诉潘蔹之和潘北谷,这叫火炮,是火器,别的就没多说。潘蔹之和潘北谷看出国公爷不想多说,也就没有追问,尽管他们心痒难耐。

永安帝在两个多时辰后抵达,先锋大营距离北谷城还有一段距离。一旦俣国的军队抵挡不住塔尔金部的进攻,边军便会撤回到城内,与塔尔金人进行攻防战。只不过这一回,永安帝对于俣国的军队实力信心十足。

永安帝带着爱侍来到先锋大营,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们激动又紧张。永安帝一抵达就要求去看火炮,戴着帷帽的卓季安静地跟在永安帝身后。十八门火炮已经架设好,远远的看到炮管长长的火炮时,永安帝脸上的神情变了,那是糅杂了严肃、激动、兴奋、踌躇满志的复杂情绪。所有跟来的大臣们吃惊地看着那一个个造型怪异的东西,彼此间窃窃私语,都是询问这是什么。永安帝走到距离他最近的一架加农炮前,伸手抚摸上冰凉的炮身。每一门加农炮都带有金属轮子,便于在战争中行进。